优化政策环境突出管理创新强化服务培训———促进淮安中小企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6-01
一、淮安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企业规模一般按全年销售收入和资金总额划分。全年销售收入和资金总额在5000 万元以下的企业为小型企业,全年销售收入和资金总额在5000 万到5 亿之间的企业为中型企业。根据市经贸委2009年11 月统计数据显示,我市95%以上企业属于中小企业,其中,小型企业又占85%以上。
在淮安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市长高雪坤在2009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淮安2008 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0 亿元,同比增长13.5%;财政总收入170.5亿元,增长38.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1.3 亿元,增长3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5 亿元,增长3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 亿元,增长24.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24 亿元,增长18.3%;完成销售1220 亿元、利税130 亿元、利润60 亿元,分别增长30%、25%、26%;工业用电量68.5 亿千瓦时,增长15.9%;新增列统企业453 户,其中开票销售超亿元企业10户。”可见,我市中小企业的发展呈现迅猛态势。
二、淮安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通过近期调研走访我市多家各种类型的中小型企业,笔者认为,我市中小型企业的对比优势是客观存在的,主要体现在:企业规模小,业务单一,具有灵活性高、适应性强、调头转向快、拾遗补缺程度高等。与此同时也发现制约或者说遏制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归纳出特质共性如下:
(一)从外部环境看
区域性规章、部门制度与创业者期望仍有差距。在市场准入、土地征用、人才引进、信息获得、融资条件等方面,对中小企业还存在诸多限制和歧视性政策,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如银行贷款门槛较高,手续繁琐、入驻园区条件过高,限制较多等。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我市目前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体系仍存在很大缺陷,具体表现在:社会服务组织发展缓慢;已有的中介服务机构很多设在政府部门,其服务对象大多是大企业,中小企业很难顾及;服务组织管理不规范,服务不到位,收费偏高,中小企业创业初期难以承受。融资困难。我市中小企业一般资产较少,资信程度较低,融资渠道不畅。资金困难,让有市场但缺乏资金、力图扩大市场占有率的企业坐失良机。目前,政府虽然出台了许多措施用以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紧张问题,但大多中小型企业创立者为年轻人,社会人脉关系不多,在融资渠道狭窄背景下,只能采取间接融资方式,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负担。
(二)从内部环境看
人才资源匮乏,职工素质普遍较低。人才资源匮乏是我市中小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由于中小企业多数属于自然人创立,受条件的限制,采取的大多是低薪制,因此,从业人员主要来自农村,员工整体素质较低,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凤毛麟角,企业发展的人才储备后劲不足。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一些企业经营粗放,缺少适销对路的产品等。技术水平较低,设备陈旧落后。这就造成企业产品档次较低,缺乏竞争力,自主研发的产品更难见到。主观上,创业者资本稍有积累,便投入扩大再生产,没有资金用于技改,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而从宏观上看,政府的技改投入主要是用于扶持列统企业,中小企业难以覆盖。
经营管理水平低,亏损面大。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管理制度落后不健全等问题,一些中小企业的管理甚至还停留在以“血缘、亲缘、人缘”为主要关系纽带的家族式管理模式上。
成功的实践证明,创业初期的企业,可采取粗放型———人治化管理;达到一定规模后,要及时转化为精细型———形式化管理,最终逐步过渡到科学型———制度化管理。采取分阶段三步走模式。
三、促进淮安中小企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和知识经济的迅速崛起,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日趋严峻。如何在新形势、新环境下发展、壮大中小企业?只有实施科学的发展战略,中小企业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市场价值,在强手如林的市场上脱颖而出,逐渐成为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政府职能部门如何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加以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