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非公经济制药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硕 时间:2014-06-01
   要紧紧抓住国家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大战略机遇,加强企业的战略管理,提高企业管理者素质,引导重点骨干企业聚焦国家战略,增强企业核心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积极引导医药产业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集中力量,扶优扶强,鼓励企业兼并扩张,主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医药产业发展。

    4.2 加快联合、兼并、重组步伐 支持企业资源重组整合,鼓励同行业兼并,盘活闲置资产,引导一批有实力的重点企业进行战略性重组,组建大的集团公司,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促进企业转型和提高,支持和指导企业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达到依法改进生产工艺、扩大产品规模、优化产品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增强企业效益、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目的。支持现有医药园区、产业集群做大做强。

    要加大技术帮扶力度,重点支持合肥、芜湖、蚌埠、淮南工业园区和亳州中药产业的发展,发挥园区产业的聚集效应,支持以园区产业集群为载体积聚医药资源,打造一批医药产业集群。

    4.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重视知识产权,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和抵御经济风险能力。

    企业要加大新药研发力度,政府要推动产学研结合,支持省内企业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开发生物技术产品和创制新药,在基因工程蛋白质和多肽类药物、疫苗和体外检测试剂、现代中药、中药材和植物提取物、新型化学药物、新型酶制剂开发等领域,支持骨干企业与省内外等科研机构组建产学研联盟、共建研发机构、实行合作研发,共同开展生物技术专利成果的开发和产业化。支持研究机构以科研成果和技术形式入股,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尽快把科技成果转化为造福公众身体健康的产品。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和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做出贡献的非公有制企业或个人给予重点支持和奖励。对非公有制工业企业购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并在本省实现产业化的,按实际技术转让的费用,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

    4.4 加强宏观调控 根据经济发展要求,制定医药产业发展政策,引导行业发展。宏观调控不应违反市场经济的三个基本规律:一是不能违反价值规律;二是不能违反供求规律,不要人为地扭曲供求关系;三是不能违反竞争规律,不应用行政手段限制竞争。宏观调控如果不尊重市场规律,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就是一句空话。要根据产品和技术发展要求,定期修订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提高技术门槛,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技术产品和装备。逐步建立以技术、经济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行业管理机制,引导企业规范发展。

    4.5 拓宽融资渠道 引导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大对制药产业的支持力度。支持不同条件的医药企业到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或在境内外上市筹资;积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强与非公有制企业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创新金融产品,扩大服务范围,主动与一批成长型非公有制企业建立长期的银企合作关系;积极探索建立产业基金和产业发展投资公司,引导和集中民间资本进入我省医药产业。

    4. 6 加强企业质量管理,深入贯彻实施药品GMP 质量是药品生产企业的生命线,贯彻实施GMP的过程就是助推企业质量管理工作上台阶、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有效过程。

    生产企业只有把对GMP标淮的执行作为企业不断深化发展的有力武器,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成功实施质量品牌战略,强化核心竞争力,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要引导和督促企业牢固树立“企业是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大力加强药品生产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和社会监督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守法意识、自律意识,强化企业质量意识、信用意识、品牌意识,培育守信典范,激励守信企业,促进企业诚信发展。

    参考文献:

[1] 干荣富. 2009年我国医药政策回顾与分析[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0, 41(2): 154-7.

[2] 卢大用,卢廷仁,吴宏英.对提高我国药物研究、开发及生产的国际竞争力的思考[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09, 4(6): 465-7.

[3] 徐培红,干荣富.新医改后医药行业的发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9, 40(5): 397-400.

[4] 王忠明,夏汛鸽,何占良.非公经济: 2009年政策述评[J].中国发展观察, 2010, 3: 24-7.

[5] 曲静敏.浅析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决策探索, 2009,10: 26-7.

[6] 成思危.发展非公经济意义重大任务艰巨[J].人民论坛, 2010,1: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