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战略管理理论剖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周欣 时间:2014-06-01
    摘要:本文首先从企业的性质、利润的来源和企业成长的动因三个方面对竞争位势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及动力能力理论三种企业 战略管理理论进行比较分析,以求在深入理解三种战略管理理论的基础上,为我国企业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战略管理理论;比较;企业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是战略管理与经 济学相互融合的阶段。在这一历史时期,战略 管理界出现了三个学派,即竞争位势理论、资 源基础理论和动力能力理论。它们从不同的 角度阐明了企业的性质、企业竞争位势的取 得、利润的来源及企业成长的原因等有关企 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现代西方企业的发展 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加入WTO后,我国 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更加激热的 国内、国际竞争,如何在挑战中谋求发展,在 竞争中争取主动,在深入理解先进的企业战 略管理理论之后,相信会得出满意的答案.
    1战略管理理论的比较分析 为了全面理解三种战略管理理论的实 质,我们从企业的性质、利润的来源和企业成 长的动因三个方面对这三种理论进行比较分 析.
    1.1企业的性质 这三种理论对企业性质的看法存在着明 显的差异。竞争位势认为企业是同质的,而后 两种理论则认为企业是异质的。竞争位势理 论将企业视为一部资源和产品的投入产出机 器,只研究企业是怎样选择自己的投入,怎样 决定自己的产出,即将企业看作“黑箱”,并是 同质的。至于企业为什么会存在,它的内部运 行机制与市场运行机制有什么不同,则不加 以研究。而资源基础理论引入了芝加哥的产 业组织理论。芝加哥思想强调资源的分配与 使用,因此,这一学派的解释更多地是从企业 内部的资源配置效率入手。它否定了竞争位 势理论中企业同质的观点,认为在具有行政 管理框架结构的企业中,外部购入的同质资 源进入企业参与经营活动的过程中,由于附 上了企业的专有资源,变得异质了。因此,生 产过程的投入品从来不可能仅仅是外部资源 本身,投入品只可能是外部购入资源和专有 资源的结合体———生产性活动.
    动力能力理论更加注重整合企业专有资 源的组织惯例与管理过程。除此之外,动力能 力学派还认为经济是不断进化的,所以企业 能力的创新更加重要,而这种能力的创新来 自不断地学习。因此在动力能力理论中,企业 被定义为多边形式下的产物,是有且只有一 个指挥动作中心的具有广泛分权组织模式 的,并充满了各种各样行为和学习模式的集 合体.
    1.2利润的来源 对于企业利润的来源,三种理论也是各 持己见。竞争位势理论认为只能通过战略性 投资,如投入新产品开发(产品差异化战略)、 扩大生产规模(低成本战略),以此提高行业壁 垒和打击竞争者,从而获得垄断利润。而资源 基础理论认为,企业专有资源具有特定的租 金性质,是专有资源为企业带来价值。由于资 源“异质化”的不同,使得各企业的获利程度 不同,拥有优势资源的企业能够获取超出平 均水平的收益,因此产生这种租金的表现结 果是效益差异。能力理论则更上升了一步,认 为实质的市场竞争不是价格的竞争而是创新 特别是能力创新是企业利润的真正源泉.
    1.3成长的动因 企业如何成长问题也是三种理论争论的 焦点。竞争位势理论认为对租金的不断追求 是企业成长的动力。它强调企业必须不断地 增加战略性投资来维护其垄断地位,同时在 垄断利润逐渐趋向零的现实下,企业又不得 不选择新的发展领域,实行多元经营。在资源 基础理论中,企业成长的动因被认为是企业 本能的一种反映。在企业行政管理框架下,生 成性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与企业专有资源结合 产生生产性活动,而生产性活动发挥作用的 过程则推动企业经营知识的积累,为企业造 就更多的专有资源打下基础,从而获得更多 的利润,企业有了内在成长动力。动力能力理 论摆脱了“资源”分析的定势,认为企业的成 长动因是企业类似于“人”的主观能动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