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三维立体企业信息化测度理论与方法探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勇刚 汤方梅 时间:2014-06-01
  2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的新方法
  2. 1三维立体测度理论与方法
    我国一些企业在早期信息化发展阶段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信息化格局较好,但是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于是在新的一轮竞争中逐渐落伍,最后与企业期初信息化目标相差甚远;一些企业信息化高标准、高投人,最后企业负债累累、举步为艰。导致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现有的企业信息化测度理论与方法不能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行科学的指导,不能确保正确树立“适度信息化”的企业信息化理念,于是我们在充分考虑到企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企业信息化测度从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发展能力3个角度立体测度,以改变现有企业信息化测度理论与方法先天性不足,提出新的企业信息化测度理论与方法:
    三维立体测度理论—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测度(数量与规模)、企业信息化发展质量测度(效益和稳定性)、企业信息化发展能力测度(可持续能力)。
    通过研究确定,企业信息化内容都具有“信息化组织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水平”、“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信息系统”四大属性要素,因此,建立以这4个要素为二级指标的企业信息化发展指数与质量指数,建立以“信息化系统”和“信息化环境”为二级指标的企业信息化能力指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企业信息化综合指数。
    发展水平:主要指企业信息化发展状况即信息化要素的数量和规模,建立企业信息化发展指数(EIDI)。
    发展质量:主要测重信息化系统结构和经济效益,建立企业信息化质量指数(EIQI)。
    发展能力:是指信息化系统中的可持续建设能力,建立企业信息化能力指数(EICI )。
    企业信息化测度方法:以投人法为主,兼顾信息化效益和发展潜力。
  2. 2企业信息化测度的综合指数模型
  建立企业信息化综合指数(EISI):

    α,β,γ分别为企业信息发展指数、质量指数和能力指数指标权重。
    其中:
    EiDi为企业信息化发展指数,反映信息化发展现状水平。

    Di为企业信息化发展指数二级指标权重;dy为三级指标权重;f( Aij)为企业信息化发展指数具体指标。
    EiQi为企业信息化质量指数,反映信息化的效益体现程度,包括稳定性和持续性。

    Qi为企业信息化质量指数二级指标权重;qij;为三级指标权重;f(Bij)为企业信息化质量指数具体指标。
    EiCi为企业信息化能力指数,反映企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Ci为企业信息化能力指数二级指标权重;cij为三级指标权重;f( Cij)为企业信息化能力指数具体指标。
  2. 3指标的处理
    由于企业信息化评估涉及许多指标,而且各企业间指标数值有高有低,情况十分复杂。所以在进行企业信息化综合指数测算之前,必须把各指标的情况综合起来形成单一指数,以符合多目标综合评价的要求。但是各指标又不能进行简单的相加和罗列,因为,首先各指标的性质和计量单位不一样,有些是总量指标、绝对指标,有些是相对指标,还有人均指标,这些不同性质和计量单位的指标无法简单相加;其次,各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处重要程度不同,简单相加不能体现出各指标的重要程度。因此,用层次分析法(AHP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运用模糊隶属度函数的方法对各个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3结论
    用三维立体企业信息化测度理论与方法可以基本确保企业“适度信息化”理念贯彻执行,避免信息化投资总量单一决定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定性结论;通过对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发展指数模型、质量指数模型、能力指数模型的测算,在此基础上测算企业信息化综合指数模型,可得企业信息化综合指数值,企业信息化综合指数值可纵向衡量企业信息化综合水平变化情况,也可以横向比较企业之间信息化水平的高低;通过比较企业信息化综合指数与发展指数、质量指数、能力指数的一致性,可对企业信息化推进情况和企业信息化结构进行深人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