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何静 彭兰 时间:2014-06-01
  3. 3规范经营者职务消费 
    实行职务消费报告制度和职务消费货币化制度,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经营者职务消费情况由经营者本人向股东大会、董事会或职代会定期报告。 
  3. 4解除在职经营者“后顾之忧” 
    创造条件为做出某种程度贡献、赢得某种等级荣誉称号的在职经营者设计高额退休金、养老和医疗保障金制度。对于经营业绩一直较好的资深高层经理人员,可根据其身体条件和本人意愿延长其经营生命。 
  4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对策 
  4.1建立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充分利益激励机制 
    要建立激励约束、重在激励的劳动契约关系和体制环境,设计一套促使经营者在追求自身目标利益的同时,又符合国有资产权益的机制。将经营者的个人收益与其所推动的资产规模及经营成果挂钩,承担管理不善或决策失误而导致的经营失败后果。在建立完善科学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时,尽量采用能反映企业综合经营状况的客观指标,如市场占有率、实现利税等指标,以及能反映对企业未来发展有贡献的指标,如R邑D及其占销售收人的比例,新产品对销售收人及利润的贡献等。企业经营者个人收益与企业经营风险和绩效挂钩,实行年薪制与股票期权相结合激励方式,使经营者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相适应,并不受本企业职工工资水平的限制,以此保证经营者个人目标函数与委托人的目标函数相一致,使国企经营者行为长期化。 
  4. 2建立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精神激励机制 
    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对于一个成绩斐然、满怀抱负的经营者来说,需要的不仅是报酬,还有政治地位的认可。在企业取得优秀成绩时,对成功的经营者给予相应的荣誉和社会地位,培养企业家精神,包括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和强烈的成就感,使其享受经营成功的精神乐趣,激发经营者的内在动力,为国有企业发展作出更大成绩。 
4. 3建立有效的企业家市场选择机制 
    要改革国有企业领导人事任命制度,逐步实现由“组织任命”向“市场配置”的跨越,塑造企业对企业家人才的市场需求主体身份,使之与行政级别、行政官员身份脱钩。建立健全国有资产运营的委托一代理型契约关系,按照资产所有者的经济目标要求,由委托人在平等竞争的市场规则下选择、聘任和解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形成职业经营管理人员应聘辞职的双向选择、公平竞争的企业家市场供求机制。企业家的市场选拔制度包括:①经营者的产生和选拔市场化;②经营者的收人确定市场化;③经营者业绩评定市场化;④经营者流动市场化。使经营者薪金确定及变动实现市场公正化、社会公开化、法律规范化,从而保证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优绩优酬”。 
4. 4建立有利于国企经营者成长的外部环境 
    政府应从宏观上、法律规范上、政策环境上为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培育和完善提供宽松适宜的外部条件,建立企业经营者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行企业经营者任职资格制度和任期业绩评估制,并相应地建立具体的中介机构和组织体系,以更加全面地培养和测评企业经营者的综合素质,将培养、选拔、使用纳人制度化、法制化的渠道。同时,政府要创造条件为作出突出贡献、赢得较高荣誉称号的经营者设计高额退休金、养老金和医疗保障金制度。甚至对于经营业绩一直较好的资深高层经营人员,可根据其身体条件和本人意愿延长其经营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