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创新发展初探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谢兴伟 时间:2014-06-01

   [摘要]中小企业集群是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和特定产业领域内,相同的、相关的和互补的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企业聚集,它们利用有效的渠道进行商业交易、交流合作,共享专业化的基础设施、劳动力市场和服务,并共同面对着机遇和挑战,是基于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众多中小企业集合起来的一种中间组织形式,竞争与合作关系是集群的主导关系。本文集群创新发展存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中小企业集群 创新 发展 分析
  
  一、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创新能力在和自身的纵向比较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同国外成熟的企业集群相比,我国企业创新能力还处于起步阶段。总结起来,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创新存在的以下突出问题。
  1.中小企业集群产业层次较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产业结构趋同
  产业集群多以低成本为基础形成产业聚集,劳动密集型加工业的附加值很低,知识和技术的扩散十分有限,容易受到外部市场动荡的打击。不少产业集群区域只是一种生产加工型集聚,生产雷同化,多数产品档次不高,花色不新,仅以低质量的产量扩张经营为主。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地区优惠政策差距缩小,增加了企业的区间流动,导致产业结构进一步趋向。
  2.中小企业集群创新投入不足,科技成果和企业生产结合不充分
  由于集群内企业和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的互动机制不健全,高素质人才缺乏、科研力量不足、企业科研能力弱、产业配套不完善等原因,集群缺乏发展后劲,抗风险能力较差。我国产业集群中大多为中小规模企业,由于创新的高投入性、高风险性和创新产品的外部效应性,使得许多企业的仿制动机超过其创新动机,希望成为创新产品的“免费搭车者”,从而降低创新投资和减少风险。因此,我国企业集群成员企业普遍存在着创新投入不足的问题。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往往重设备等硬件引进轻技术等软件引进,作为技术创新基础的劳动力技能也普遍低下,使得设备的利用率和潜能挖掘上不够。此外,科研机构是技术创新与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集群持续创新能力的重要技术外溢来源。只有科研成果、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注入到企业生产实践中去,才能使企业生产具有持续的创新活力,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集群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中小企业集群中“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机制严重缺乏,普遍缺乏合作氛围或合作的项目投资较小,不利于创新优势的发挥和整体效率的提高。
  3.集群创新发展不均衡,创新资源分布不平衡,体制因素制约了创新资源的流动与共享
  在我国东部沿海一些区域的集群创新投入增加较多,创新能力提高较快,然而在全国大部分中西部地区的企业集群还处于初始低层次发展时期,创新投入严重不足,创新资源严重匮乏,创新能力非常微弱。科技人才分布不均,制约了地方创新项目的开展,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科技人才严重不足,特别是县市一级很难留住科技人才,非常不利于地方企业自主创新的开展。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尚未建立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现代科技创新体制,行政壁垒、体制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新人才、科技基础设施和知识资源等创新资源的流动与共享,人为的封闭和隔阂,将抵了创新活力,制约了许多地区企业集群的产业技术升级。
  4.政府对创新重视不够,中介组织发育不成熟,产业集群创新环境缺乏
  首先,对于创新的重视程度不够。不少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政绩,只注重短期效益,不鼓励长远发展和自主创新。许多地方政府对于企业集群的创新所需要的核心技术研发、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缺少有力的支持和引导,地方政府科技投入相对较小,增长率较低,与科技创新的发展需求不匹配。
  其次,创新媒介服务不足,区内支持性产业发展不健全。中介组织是中小企业集群运行的支持系统。高效的中介组织的介人,有利于中小企业集群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目前我国集群区内的中介组织建设严重滞后,且不少是作为行政机关的附属机构而建立起来的。在激烈市场竞争条件下,诸如金融、保险机构、专业律师、会计师事务所、创业咨询、专业人才培训等中介组织严重不足,从而对集群的良性代谢和创新优势的发挥造成很大的影响。
  再次,产业政策、制度缺陷,产业集群创新环境缺乏。政府在科技园区扶植上,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主要向区域倾斜,而很少投向优势产业和技术;重视招商引资的行政业绩而忽视引进项目的区内配套、带动能力,产业关联效应不明显;基础设施、教育、法律等公共物品和信息、技术、声誉等准公共物品的投资建设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地方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力度不够。另外,政府的行政干预过多且应有服务不到位,使企业生产活力不强,无法嵌入全国乃至全球价值链中去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产业集群内缺乏良好的创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