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提高企业竞争力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6-0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提供了关于“市场经济一般”的基础性解释。它对于解释市场经济的一般现象,规范市场经济的运行,指导市场经济的发展等都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尤其在劳动价值论的内容中,包含了诸多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价值的启示,本文将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劳动价值论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启示意义。
(一)从使用价值角度看
使用价值的一大特点就体现在它是社会使用价值,只是在使用或消费中得到实现。由于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其使用价值是为别人,为社会而生产的,一个人总是让渡其使用价值而获得价值,因此,使用价值必须是对别人有用的。就企业而言,这意味着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满足消费者的选择偏好,这是生产商品的劳动能够形成价值的前提条件。
因此,企业要想生存,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应该生产满足消费者偏好的产品,具体而言,企业应该进行持续性的市场调研,了解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从而生产出对社会有用的使用价值,获取价值。
(二)从商品价值量的规定上看
商品的价值量由它所包含的“形成价值的实体”即劳动的量来计量。而劳动本身的量是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计量。但是,形成价值实体的劳动是相同的人类劳动,是统一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因此,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不是个别劳动时间。
对于企业而言,这就意味着,不能认为自己生产商品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越长,其价值就越大,对企业就越有利。事实上,一件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全社会所有生产该商品的劳动耗费的平均值,因此,个别劳动时间超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企业将会因为其个别商品价值高于市场价值而卖不出去,从而其私人劳动无法转化为社会劳动而获得承认。
企业的正确选择应该是缩减个别劳动时间,使其个别产品价值低于市场价值而获利。这里就有一个劳动生产力的问题。马克思指出,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因此,不断提高劳动生产力将是企业得以生存并提高竞争力的途径。关于劳动生产力的决定因素,马克思也列举了部分: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因此,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就应该节约劳动,并注重以上几个方面的改进。
(三)从商品流通角度看
马克思指出,商品价值从商品体跳到金体上,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社会分工使商品所有者的劳动成为单方面的,又使他的需要成为多方面的。正因为这样,他的产品对他来说仅仅是交换价值。这个产品只有通过货币,才取得一般的社会公认的等价形式,而货币又在别人的口袋里。为了把货币吸引出来,商品应该证明自己是社会分工的一部分。但马克思又指出,分工是自然形成的,而社会对一种商品的需要是有限的,这样,商品转换为货币就出现了更大的困难,企业也因此具有了市场风险。
对一具体的企业而言,它可以生产满足消费者偏好的产品,也可以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力,节约劳动,使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市场价值,但是却无法准确预测社会对其产品的需求量,因此,企业要想规避这种风险,只能是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力,使其产品在市场中具有相对竞争力,而且企业还要致力于更加详尽的市场调研,尽可能地获得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并在创造新需求上下功夫,在市场竟争中抢占先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