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知识社会与我国企业管理模式的变迁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侯艳龙 时间:2014-06-01
  以德立企就是运用先进道德来教育引导企业全体成员,以此规范大家的行为,实现企业的长治久安。我国企业应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企业思想道德体系,立足企业实际,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氛围,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以德立企的根本就是要培育企业的信仰系统:(1)确定希望让自己的员工所接受的核心价值观和努力方向,将员工的注意力集中在企业经营的核心理念上;(2)企业必须贯彻执行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使“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深人人心,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素养;(3)企业要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强化道德规范的宣传,塑造道德伦理观念,创建一个有利于加强团结和提高企业声誉的氛围,不断提升企业的生命力。对企业来说,为我所用便是德,信仰系统最重要的是要把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灌输给员工,使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每一位员工的信仰。
  2.3以情兴企—完善感情系统禁区系统和信仰系统固然能约束员工的行为,但人是有思想,有感情,并为思想感情所支配的人,单纯对人行为的管理和控制,并不能换来对企业的忠诚和创造性,人们的工作兴趣、工作热情、敬业精神等思想感情方面的因素对工作的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管理认为,管理就是管理人的内心感受,认为员工只能拥有那些可控性较强、被分类为“积极”的情感的教条将失去它昔日的辉煌。而问题并不在于员工的心理是否“积极”,而是怎样去面对它们。企业可以左右员工的行为,但无法限制员工的内心感受,对感情的所谓驾驭和控制都将于事无补,而是应该去合理地利用人们的感情。当一个企业否认情感在工作场合的合法性,或者力图只允许特定类型的情感存在时,它将很可能失去创意、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及其他人能够提供的新的视觉等。企业要想使员工心甘情愿地为组织效力,完善感情系统是唯一的选择,而完善感情系统就是要塑造一个员工与员工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互相信任、互相爱护、互相尊敬、团结合作的感情环境,承认感情的作用,重视感情的凝聚,形成良好的企业风气,用人们之间思想和创意的直接交流来替代枯燥的格式、僵化的报告,给予每一位成员讨论问题的空间,形成企业成员之间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
  企业是人的组织,企业管理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寻求经济行为和人际关系之间的一种平衡。如何在注重情感的人们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企业无法回避的事情;而如何使员工由只是在企业工作变为在企业中生活,并甘愿为企业奉献时间、智慧和汗水;如何使职工不为更高的薪金而辞职;如何将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统一起来,在这些问题面前,感情系统将显得尤为重要。以情兴企就是通过情感的双向交流和沟通实现有效管理,主要是加强感情沟通,建立融洽关系。在企业内部,企业领导要善于与员工面对面交流情感,让员工感受到他们的重要性,增强员工对企业制度、社会道德的心理感应和接受程度;在企业外部,企业要对广大消费者进行感情投资,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真正带着感情去服务,增加消费者对企业的心理认同程度,这是企业生存永远不变的法则。
  2.4法治一德治一情治有机结合的人本管理当今时代,法治、德治和情治的有机结合将会给我国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法治靠人们自觉守法和外部强制力来保证,通过外在的力量,强制人们遵守,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是一种“硬管理”;而德治、情治是“软管理”,德治主要是依靠人们内心的理想信念和修养以及社会舆论来维护,情治借助人的思想感情来维持,法治、德治、情治相辅相成,相互加强。对那些法制解决不了的问题,用德治和情治的方法来解决可能迎刃而解,因此,基于禁区系统、信仰系统和感情系统的法治一德治一情治有机结合的人本管理,是在知识社会中企业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全新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