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实证研究—基于中小企业板的经验数据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6-01
(四)稳健性检验从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较大,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为了消除各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多重共线性问题,采用逐步回归法对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从而减少可能存在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对研究结论的准确性产生的影响。(表4)为模型的逐步回归结果。可以看出,采用逐步回归法所得到结果与多元线性回归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表3)的检验结果是可靠的,模型的解释力度较好,可能存在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不会对结论产生很大的影响

四、结论与启示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本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与启示:第一,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具有负相关关系,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董事会规模应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公司在选择‘个合适的董事会规模时,需要考虑诸多相关的因素,如公司规模、董事会的结构、多元化经营的状况等,因此,中小企业确定其最优董事会规模应兼顾公司经营决策复杂性和经营决策的效率性。第二,独立董事方面。实证结果表明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还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与本文预期的假2不符。影响独立董事作用的发挥有很多因素,包括公司的性质、独立董事的行权环境、独立董事激励机制以及独立董事自身素质等等。因此,中小企业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性,仍需要长期、大量的经验数据作支撑,从而不断优化中小企业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的绩效。第三,两职状况。回归结果显示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状况与绩效指标的系数符号比较混乱,效果也不显著,说明两职状况对公司的绩效没有发挥作用,这与本文预期的假设3不符。但两职合一与每股净资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这可能是由于公司的董事会领导结构为两职合一,董事长在董事会中居于主导地位,公司的控股股东对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会加强,决策效率会相对提高,时也有利于提高企业决策的执行力,发挥了两职合一的积极作用。第四,逐步回归结果显示,本文采用的两个反映股权的指标F shares和TOP2_ 5与OA,EPS和NAPS的系数都为正,而且关系显著,说明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对公司的绩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主要为自然人和非国有法人。与国有法人控股相比,本文认为非国有法人控股股东自身利益与企业的利益存在趋同性,所以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适当提高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改善。逐步回归显示TOP2_ 5与绩效益指标(ROA和EPS)显著正相关,说明企业控制权竞争越激烈,企业的绩效越好。因此,培育控制权争市场,大力引人理性成熟的机构投资者,形成股权制衡关系,对中小企业业绩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第五,资产负债率与绩效指标EPS和NAPS呈现出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负债水平对公司业绩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债务融资具有杠杆效应,可以为公司带来税额庇护利益,有加强公司治理的作用。但当负债比率达到某一程度时,企业负担破产成本的概率将会增大,负债税额庇护利益开始被破产成本所抵消,导致企业价值下降。中小企业在今后的融资决策中应该考虑负债融资的杠杆作用和公司治理作用,把握好“度”的问题,以促进负债融资对公司绩效的有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