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企业楷模选树的多样化与企业文化传播方式创新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6-01
推而广之,传统的各类评先也有许多需要与时俱进的地方,比如评选标准主观色彩过浓,缺乏客观的、过硬的量化标准;评选过于泛化,代表面不宽,特色不突出,事迹材料面面俱到,很难区别不同类型先进的差异;选树方法单一,大多采用综合考虑分配名额的方式,有的人虽然成绩突出,但因单位名额有限而与先进无缘,而人员较少的单位有时会出现一人多获的现象。常规评先活动的激励作用不甚突出。从这个意义上说,以上这些别具特色的评选活动,便成为传统上各类评先的一种创新与补充,其对普通员工的心灵撞击和激励作用更为强烈。
三、“一花引来百花开”—企业文化传播方式的多样性效应
企业文化传播是指企业文化特质从一个群体或个体传递、扩散到另一个群体或个体的过程。企业文化在传播媒体的选择上、在传播方式上应坚持多样性原则,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特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积极向上的主题活动,不失为企业文化传播的一种很好形式,可以有效发挥文化育人、文化引领、文化激励、文化管理的作用。“感动三院”典型人物评选把人和主题活动结合在一起,通过选树、宣传新的典型,使员工学有标杆,学有目标,在教育人、熏陶人、启迪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实现了文化理念与传播形式的统一。“感动三院”典型人物评选,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传递文化信息,展示文化内涵,促进文化理念的渗透,成为传播三院文化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在每一位感动人物的身上,都可以看到一种精神、一种人生信条、一种职业操守,他们以自己的行为从不同角度诊释了铁二院的文化理念。
2.实现了活动的激励导向与员工需求的统一。员工的哪些行为需要激励?如何进行有效激励?这是企业文化传播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问题之一。处于不同层次、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员工的需求是不同的,企业必须根据员工的不同需求进行激励。要运用多种激励方式,在采用物质奖励的同时,大量采用精神奖励,即使非常普通的员工也有获得精神激励的机会,从而更大范围地激励普通岗位的普通员工,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虽然都会让人感动,但“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更有价值。这就要求找准员工的关键需求,满足员工的个性化需求,通过“雪中送炭”,激发员工队伍活力。当关键需求得到满足时,员工就会始终保持蓬勃向上的积极状态,充满激情地去完成各项工作。
铁三院的基层单位在这方面有许多富有特色的做法,他们对员工的不同需求进行摸底,动态把握员工的关键需求,采取多种措施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根据每名员工的个体需求结构,制订个性化激励方案,如建立地铁项目的轮换制,满足青年员工定期与家人团聚的需求;采取“师傅带徒弟”、层层负责的方式,化解青年人的技术责任风险,为青年员工技术创新“松绑”,促进员工成长;针对青年员工不同的成长需求和院、处的实际,分别设计了技术型员工、综合型员工、管理型员工等不同类型的“上升通道”,并引导青年员工将自身定位到适合自己的“上升通道”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同样,“感动三院”典型人物评选活动体现了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文化激励的综合效应。从评选标准、操作程序上体现了机会公平,保证了员工参与的广泛性,在更大的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层次员工对成就感的需求,对全体员工尤其是青年员工起到极强的导向作用,“见贤思齐”,大大激发了青年员工比学赶超的积极性。
3.实现了文化传播方式与受众特点的统一。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却是巨大的。一滴滴微小感动之水汇集起来,就会积聚成无边的海洋,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感动三院”典型人物选树的是员工身边的人和熟悉的事,更容易在感情上引起共鸣,激发员工认同、模仿的热情和上进心。铁三院是技术密集型企业,承担着铁道部“一个平台、三个基地”的历史使命,知识分子成堆、且思维活跃,尤其是年轻员工崇尚个性张扬,对自我价值实现追求很高。让崭露头角的80后代表走向前台,现身说法,对年轻员工有很强的震撼和极大的激励。
“感动三院”典型人物评选活动,作为铁三院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化与延伸,作为企业精神文明创建的一种新载体,作为先进典型选树的一种新尝试,都值得深人思考。这一活动也给我们一启示:只有开动脑筋,大胆创新,积极寻找企业文化与企业日常工作的结合点,把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的细节之中,企业文化建设才能越做越扎实,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落地生根,逐渐内化为广大员工的精神动力和自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