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下地方企业集群升级模式与转换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萌 时间:2014-06-01
    三、企业集群升级模式路径研究
    应该指出,上述三种模式是我们基于创新理论归纳出的典型的企业集群升级模式,在实际的企业集群升级活动中要复杂得多。事实上,三种模式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的转化和演变是悄然发生的,企业集群能力的变化是促成策略变换的根本因素。一般来说,企业集群衍生型升级在前,突破升级次之,跨越升级最后发生的阶梯式升级贯穿始终,当然这种顺序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三种升级模式之间还呈现明显的互补性和递进性,它们在优缺点、适用条件等方面的互补性极强。在三种模式中,突破型升级是集群发展的理想选择,对于那些在研究开发方面或者在市场拓展能力方面具备了相当实力,积累了一定优势的企业集群,突破升级是企业集群强化竞争力,获取经济利益的重要模式选择。对那些已处于生命周期末期的企业集群,若能实现跨越,尽快转变到另外的价值链上,是企业集群具有强大的动态能力和柔性的重要体现。
    (一)地方企业集群转换升级研究
    新经济下,我国企业集群纳入世界经济大循环的进程加快,企业集群所面临的经营环境迅速变化,市场不断成熟并趋于经济化。企业集群不仅仅面对国内竞争对手激烈的市场争夺,更重要的是要面对来自国际同行业的巨大竞争压力。企业集群保有动态能力的着力点是企业集群是否根据企业集群生命周期进行阶段性转换升级,根据企业集群不同的经营战略目标进行目的性转换升级,根据企业集群所处价值链的层次进行层次性转换升级。
    (二)企业集群升级的层次性、目的性与阶段性
    根据企业集群在经济价值链中附加值的获取情况,我们把企业集群从低到高划分为三个层次:加工、组装层、自主知识产权层和品牌层。每个层次在经济价值链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获得的附加值也是有和大差异的。低层次的企业集群是指规模小,市场地位低,处于经济价值链的底端的受治于人的企业集群。比如说只是对产品进行简单的粗加工或加工装配的企业集群。随着企业集群层次的提升,企业集群在经济价值链上发挥的作用也越大,所处的的地位和支配性越强。为支撑和巩固自身的地位因此,相应对其产品质量和研发速度要求提高。处于行业领导地位的企业集群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占有率高,附加值含量大,处于价值链的主导者地位。
    企业集群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价值链位置和不同的竞争环境下有不同经营战略目标。企业集群升级的目的性主要表现为完善和提升现有产品的功能、节约产品的成本、提高产品的价值,跨越新产品开发两方面。根据目的性差异企业集群升级分别为功能型升级、成本节约型升级、价值提升型升级和速度型创新升级。功能型为完善和提高企业集群产品功能服务;成本节约型为降低企业集群产品的成本服务;价值提升型为企业集群产品的功能改善和成本的降低从而提升企业集群产品的价值服务;速度型为企业集群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发出能够实现用户需求的新产品并推向市场。
    现实中,每一个企业集群的演化尽管都经历了相似的发展历程,从孕育、成长、成熟和衰退与转化四个阶段。但由于相关产业、所属区域、历史不同,因而其各个阶段在经济价值链中发挥的作用是存在差异的,我们通过用放应企业集群自身发展状况和环境培育程度方面的因素来反应企业集群在经济价值链中的地位。
    (三) 经济价值链下企业集群转换
    随着企业集群行业地位、发展阶段、市场环境、经营战略目标及产品技术的变化,企业集群也应适时转换升级,实践证明很多企业集群因为没有对其地位及时更新转换而导致失败。因此科学合理地选择集群转换识别指标并据此进行升级转换对企业集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企业集群在选择更新升级模式时,需要考虑企业集群所处的阶段、在价值链上的地位与环节以及发展战略的目的要求等多方面因素,从企业集群的层次性、目的性、阶段性等多个维度出发,才能选择出适当的升级时机和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文秀:《全球化视角下产业集群的治理与升级》[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3).
[2]丁伟、钱省三、文嫮:《基于地域化与全球化双向互动的产业集群发展与升级》[J]. 科学学研究, 2005
[3]张辉:《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与产业发展策略》[J]. 中国工业经济, 2006(1).
[4]文嫮、曾刚:《全球价值链治理与地方产业网络升级研究——以上海浦东集成电路产业网络为例》[J]. 中国工业经济, 2005(7).
[5]陈树文、聂鸣、梅述恩:《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产业集群能力升级的阶段性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