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视域下我国现代企业的文化发展研究
摘要:21世纪的高竞争性引起了企业间的巨大变动,现代企业的发展将不仅仅是设备和雄厚财力的提升,而更多的是侧重于文化管理,通过建立适宜企业发展的体系内的企业文化,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信誉,更能激发知识型员工们的创新能力,并保证顾客忠诚度的提升。
关键词:企业文化;竞争;发展路径
1 企业文化的概念及其特点
1.1 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的认知在国内外存在不同的理解,大概可以分为两个类别:一是企业文化战略对于企业的指导作用;另一种则支持企业文化中各影响因素组合的合理配置。在国外,法国的Bournoi.S指出企业文化是关于一种规则、价值观的文化体系,是与员工共享文化理念的组织系统。而美国的RichardC,Dorf则认为这种企业内部的文化是价值理念、企业信仰等文化因子的合成品,与其它企业差异性巨大。在我国,中科院的刘光明指出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前者是指企业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总和,后者则是指一种企业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以企业价值观为主要中心展开。
文章认为企业文化也有两方面的释义。第一,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核心价值观中内含以及外延的各种企业行为规范、企业制度和企业外在形象;第二,它是贯穿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企业价值观与管理哲学的集合。
1.2 企业文化的基本特点
企业文化的存在必定存在自身的差异性特点,这种基本特点也保证了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①内敛性。企业文化并不是一种外在的文化内涵,而是作用于员工与顾客身上的一种内敛的思想与理念,这种理念能够指导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②长期积淀性。企业文化的形成虽然是由人为原始创造而成,但优秀的企业文化并非朝夕可致,而是需要长期的企业发展积淀与文化传承积淀两种积淀方式慢慢沉淀,这种积淀由企业的高层领导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总结出来,并抽象形成企业的价值观念,最后通过制度建设等各种方式将这种文化积淀融入企业员工心中,以追求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共同点。
③传承稳定性。企业文化的内敛性特征产生的连锁关系是这种内化在员工心中的一种企业价值意识形态,一般不会因组织结构、人事关系的变动而轻易改变,具备长期稳定性的显著特征。稳定性的特征可以帮助具有优秀文化传统的企业长期稳定地发展。
2 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性及现状分析
2.1 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分析
①提升企业信誉度的重要保障。当今企业尤其注重员工与顾客的企业忠诚度,而这种忠诚度正是企业良好信誉度的外在表现。企业通过高信誉度的经营能够获得高于投资报酬率的回报,这种信誉是新的资本形态及无形资产,业界称之为商誉。企业信誉度的提高必须从每个人的文化价值观念人手,并将这种信誉观念贯彻到企业经营每个细节,才能确保企业的高信誉与长远发展。
②提升智力资本的必需基础。众所周知,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关键不再是资金,而是知识,是智力资本,是持续获得的创新能力。智力资本在企业间地位发生本质变化。与此同时,当企业具备强硬的智力资本后,还要有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特别是适于高级知识型员工自我实现的权利和机会。企业通过自身文化体系将所拥有的智力资本融合到一起,这种融合正是企业智力资本增长的必要文化基础。
③提升企业“内功”的本质手段。企业文化的传承与管理是提高企业“内功”的本质手段,这种文化手段是通过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与行为规范来保证企业获得更具竞争性的核心发展动力。在当今充满竞争味道的企业界中,一般世界性企业都具有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体系,这些文化体系可以提升员工的亲和力、向心力和创造力,从而减少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方面的内耗。
2.2 竞争视域下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虽然当前企业文化的发展已被越来越多的管理者热情高涨地投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框架之中,但企业文化建设现状依然存在着建设中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企业文化的建设呈现“虚浮”现象,主要表现为口号化与文体化。例如,中国现代企业大多会在办公室、车间等位置标出五花八门的标语口号,当然,这是无可厚非的,然而这种口号却成了唯一的表现形式,成为一个毫无内涵的躯壳。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需要每一代的管理者和员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与积淀。
②企业文化的建设呈现“短视”现象,主要表现为保守性和狭隘陛。中国企业文化的建设的战略目光过于短视,只注重自身企业的发展,即使这些企业形成了比较优秀的激励员工上进和具有凝聚力的内部文化,但也仅仅局限于增强企业业绩的相关职能上,而远未实现体现企业形象的外部职能。
③企业文化的建设呈现“忽视员工”现象,主要表现在忽视员工个人价值的发挥与创造方便。虽然企业文化是组织全体员工的全部力量统一于共同目标而形成的某种意识形态的综合体,但是,却不能忽视员工个体价值的实现与自我利益的达成。组织与员工利益的共同获得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