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私募股权投资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性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蒋悦伟 时间:2014-06-01

  作为一种新型的股权投资方式,私募股权投资往往会选择具有较大增长潜力的科技型创业企业作为投资目标,这些企业往往属于信息、生物、医药、环保等新兴行业,规模不大,但由于具有未来较好的成长性而备受私募股权投资的青睐。1946年,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ARD)作为全球第一家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就是围绕美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而应运而生的。后来硅谷以及互联网产业的兴起更是和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密不可分。经过60多年的发展,私募股权投资也从风险投资发展出收购投资基金、Pre-IPO投资基金等新的投资类别。随着私募股权基金的在我国的逐步兴起,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私募股权基金参与到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过程。
首先,作为主要的外部融资方式之一,私募股权投资通过在企业成长期注入其急需的发展资金支持,从而使得企业能够获取和运用长期稳定的外部资本投入到研发、生产、人才、营销等各个重要环节,从而把握潜在市场机会成长为行业领导者。近些年例如百度、阿里巴巴、当当网等国内外知名互联网巨头都是借助私募股权投资的大力支持而顺利度过创业时期的融资瓶颈而获得超速发展机遇的。对于这些尚未满足上市条件和银行信贷要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除了通过缓慢的自身留存利润积累发展外,私募股权投资也逐步成为可行选择之一。
  其次,私募股权投资在选定某一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投资目标后,并不仅止步于单纯融资方式。为了有效控制投资风险,并为未来上市退出获取高额收益而高度重视投资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工作。基于该因素考虑,私募股权投资在进行资金输入过程中,也会采取改组投资公司董事会、委派董事(或独立董事)监督公司重大决策或直接委派外部高级管理人员直接参与公司经营活动等手段建立起对原有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团队的有效监督和权利制衡,从而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保障自身和其他中小股东的合法利益。
  最后由于私人股权投资往往集聚了一批资本运作、行业分析、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专家人才,同时私人股权投资的一般合伙人(GP)往往具有较多的社会关系和各方面资源,这一特性在一些知名私人股权投资身上往往更为显著。因此,当私人股权投资选择某一科技型企业作为投资目标后,出于未来退出时获取更大收益的考虑,往往也会运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帮助企业拓展经营空间和获取各种外部资源,从而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原来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社会关系网络的强度和广度。
  
  四、 科技型中小企业运用私募股权投资的建议
  
  作为成熟市场经济体系中重要的金融服务体系构成之一,私募股权投资的出现对构建多元化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事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从我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实际状况出发,可以看出私募股权投资是解决多种科技型企业成长性障碍的有效方式。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表明,私募股权投资通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本投入,推动企业快速成长壮大,最终获得高额投资收益。而这一投资过程间接的也通过促进科技创业和产业发展来为社会创造了价值。因此,政府鼓励私募股权投资的有序发展对于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和高科技产业的整体发展都有着积极作用。
  但是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借助私募股权投资获得发展动力中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首先是私募股权投资目前在国内的法律正式地位的缺失。虽然有《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规可以参考,但由于没有直接针对私募股权投资的法律法规细则,国内的私募股权投资仍然形式多样,管理混乱,使得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寻求私募股权投资帮助时还要付出较大的搜寻和识别成本。其次,私募股权投资作为一种股权投资方式,是为了获取高额投资收益而存在的。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在选择私募股权投资作为合作伙伴时,也要注重维护自身的合理权益,防止私募股权投资通过董事会改组、对赌或回购协议等手段侵蚀创业者的核心利益,最终造成企业成长了,但创业者被扫地出门的现象。最终,私募股权投资仅是企业外部融资方式之一,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善于分析企业自身实际,合理运用多种融资方式,以客观务实的态度去选择和私募股权投资的合作时机与方式,为企业的成长提供稳定可靠的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Granovetter, M. Economic action and soci- 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 Amer- 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5,(91):481-510.
  2. Lin,N.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2001.
  3. Myers, S.C., and N. Majluf, Corporate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when firms have information that investors do not hav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4,(13):187-221.
  4. 傅元略.财务管理理论.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5. 肖作平,吴世农.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证券市场导报,2002,(8):39-44.
  6. 顾建波.私募股权基金与中小企业融资法律问题研究,法制与社会,2010,(35):93-94.
  7. 李维安.公司治理教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4).
  8. 王海光,刘盛强.社会关系资本与企业家创业——一个嵌入性视角.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2):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