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问题探析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6-01
论文关键词:企业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
1 企业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与激励机制
1.1 企业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公共部门是指以公共权力为基础,依法管理社会事务并提供公共产品,以谋求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体系。企业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就是在国家、人力资源部门组织中从事公共事务管理的工作人员。企业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在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为充分、科学、合理有效地发挥企业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而进行的资源配置、素质提高、能力利用、开发规划及追求效益优先等一系列行为的有机整体。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企业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以服务社会公众、追求社会公共利益为其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改革和完善企业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提高企业公共部门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公共部门管理功能,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
1.2 激励与激励机制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如何使国有企业摆脱旧体制,真正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笔者认为,激励是企业最基本、最直接的动力要素。必须从物质与精神、情感与制衡等方面加大激励力度,建立系统有效的现代企业激励机制,这是解决企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的迫切需要,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国有企业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关键动力所在。
2 激励的主要功能
2.1 激励能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激励是改变人们行为的一种有效手段,实施有效激励是国有企业摆脱困境,走出低谷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内在动力。而激励是个系统工程。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有机整体,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可分割。利益激励是现代企业激励机制的主体,是企业运行动力基础;精神激励是营造现代企业文化氛围,塑造企业良好形象的重要动力,它将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其它机制的运行;情感激励是企业群体和谐的粘合剂,是同化职工、凝聚职工的无形力量;制衡机制是规范企业运行的保障性机制。由此可见,整体性、关联性、互补性是现代企业激励机制的显著特征。因此,建立现代企业激励机制务必把握全局,因地制宜,讲求实效,不能顾此失彼,因小失大。当前应着重抓好两个结合。
2.2 激励有助于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掘人力资源
一个能力强的人如果自身缺乏动力而外界再没有给予有效的激励,那么这个人即使再有能力也发挥不出来;反之,一个能力一般的人如果得到有效的激励,也能有出色的表现。
2.3 激励有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促进组织内部各部门的协调统一
激励反馈的内容应当详细而明确,不是笼统概括,同时制定具体的绩效目标,确定进度计划,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激励员工改进业绩的动力,实现绩效的真正改善。激励过程中,语言应适当赞美被激励者。反馈应当提供准确的绩效信息,包括有效和不良业绩,强化有效行为,增加绩效反馈的可信度,员工很在乎组织对他的评价,希望能够得到组织的认可;对员工的优点和工作业绩进行赞扬,降低员工的抵触情。
3 我国企业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现状
3.1 人事晋升制度:选人用人缺乏竞争机制
长期以来,“均贫富”作为近代中国农民的封建思想沿袭至今,并影响着国有企业的分配,一些国有企业的分配仍然沿袭着“大锅饭”的传统,企业干部、工人干好干坏一个样,收入平均主义的思想还有相当市场;奖勤罚懒,奖功罚过的激励机制尚没有根本形成,这种“大锅饭”的弊端已成为扼杀国有企业职工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原因。加上干部管理体制的“能上不能下”,助长了厂长任期无风险、亏损无责任,从而造成了厂长无所作为和有所作为都相同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