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相关问题的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毛措 时间:2014-06-01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及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会计政策选择在企业财务信息系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企业应根据长远发展目标,在会计准则和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选择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会计政策。
  【关键词】会计政策选择;理论基础;必然性;动机
  
  一、会计政策及会计政策选择概念
  我国2006年2月15日颁布并于2007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中将会计政策定义为,“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相应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是企业管理当局在特定的目标下,在由法规、准则所限定的空间范围内,站在一定的立场上拟定会计政策的过程,它是与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相联系的一个整体优化和动态优化的过程,并非个别原则、方法的简单汇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二、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基础
  1、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是制度经济学契约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在现代公司制条件下揭示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形成、发展和协调机制及其有效性的理论,根据该理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由于代理人是一个具有独立利益和行为目标的人,他们的行为目标与委托人的利益目标不可能完全一致,在代理过程中代理人可能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情况,要解决这种机会注意倾向,委托人就必须设计恰当的契约来约束和规范代理人行为,促使代理人使其行为与委托人的目标相一致,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会计政策便成为企业契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不同会计政策的选择可以影响契约成本,进而影响企业价值及各利益主体的利益。
  2、博弈论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在给定信息结构下如何决策以最大化自己的效用,以及不同决策主体之间决策的均衡。无论是宏观会计政策还是微观会计政策的制订和选择,都是一个社会博弈过程,在会计政策选择行为中,各利益相关者都企图利用会计政策的变通机会为自己谋利,力争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会计政策,也正是在这一不断的博弈中会计理论得以不断发展,会计实务能够日趋完善。
  3、利益相关者理论
  从会计准则的制订到实施,自始至终贯穿着会计政策选择,利益相关者均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来参与会计政策选择过程,会计政策选择过程实质上是利益分配过程。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导致企业不同的会计信息,对企业利益相关者产生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和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因此会计政策选择具有广泛的经济后果。利益相关者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企业,这就要求制度安排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个利益相关者的产权权益,进而通过相应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具体运行机制进行会计政策选择,达成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最大化目标。
  4、寻租理论
  会计寻租研究的逻辑起点是经济后果,会计寻租是一个过程,它表现为各个利益集团为了自身的利益进行相互博弈的过程,而会计经济后果则是一种状态。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通过改变会计的确认和计量的方法,就可以改变会计信息,进而改变相关利益关系人的决策结果。会计政策选择这种非生产性的财富转移功能和间接的资源配置效力与寻租的思想十分相符。
  三、会计政策选择的必然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新业务的不断涌现,会计准则与会计实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时滞,即会计准则的制定往往落后于实践的创新。当会计准则滞后于会计实践之时,就会出现会计行为无章可循的现象,这也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提供了选择空间。
  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不可能对企业发生的每一笔具体业务制定出确切的处理方法与程序,而仅是为人们订立有关契约时所需的会计信息提供一个大致的估计,这些都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仅能近似或模糊的反映企业的实际状况,其中必然需要会计估计与判断,这也决定了会计政策选择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