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统计公信力受统计行为影响的原因分析及建议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6-01
(4)统计工作现象影响个体统计的积极性。首先,统计是项枯燥乏味、冗繁拖沓的基础性工作,难以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容易被边缘化、被忽视;其次,虽然计算机电子化已达到较高水平,但仍有相当的统计工作停留在手工阶段,加班加点犹如家常便饭;最后,统计工作在按照分配制度执行中也处于弱势,在同一家单位、同一个部门,统计人员往往比其他岗位工作人员薪酬要少,即便是政府统计部门也是有名的“清水衙门”,这无疑会挫伤统计人员的积极性。反之,应付了事也不会影响他们的收入。
2 提高我国统计公信力的建议对策
第一,严肃法纪、提高法律法规的震慑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调查对象越来越呈现多元化,然而受党纪政纪惩处的统计违法对象越来越少,我国统计工作真到了无法可办的和谐阶段吗?显然不是。因此,“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必须落到实处,对于统计违法行为要坚决斗争,要捍卫统计法的权威,使那些破坏统计公信力的单位和个人得到应有的惩处。真正树立起统计法的权威性,让统计数据返璞归真,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第二,建立科学客观的政绩考核体制。统计的作用在于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查研究进而认识其本质和规律性,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导航的作用。2009年10月,中央组织部印发和实施《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指出,要完善考核内容,增强考核内容的科学性,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既注重考核发展速度,又注重考核发展方式、发展质量;既注重考核经济建设情况,又注重考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因此,统计数据不能政绩化,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与干部管理体制不能简单与数字挂钩,而应从百姓满意度、社会效益、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等方面全面客观地进行考核,要加快政绩考核体制的改革。
第三,完善统计监督管理机制。完善统计监督机制是提高统计公信力的重要措施,一是要建立与完善数据质量查询、核实、通报责任制度。明晰责任是承担责任的前提,从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审核、上报,到数据的提供、使用、公布等各项工作流程,都应层层建立责任制;二是要加强统计部门内部监督,尤其是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努力做到下级统计数据由上级统一核定进行管理;三是要建立起统计部门交叉检查,加强统计行为的规范性;四是要引入独立的纪检监察履职行为检查,坚决严处行政干预统计数据的行为。
第四,建立标准化的统计体系、加强部门间协调合作。我国政府各个部门应建立起协调统一的统计体系,由政府综合统计部门进行扎口统一管理,部门统计有效补充的统计格局,充分发挥综合统计部门的全面性、广泛性,发挥部门统计的专业性、细致性。理顺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的关系,强化综合职能和专业职能的协调合作,建立统计信息共享机制。这样有利于节约人力、物力,避免重复统计,避免“数出多门”,也有利于保持畅通信息渠道,充分发挥统计职能,为宏观经济金融提供全面、专业、准确的信息。
第五,加快社会统计服务体系建设。我国统计要在服务内容、形式和手段上取得新突破,就必须大力推进统计信息的社会化进程,大力发展各种社会统计力量,使统计信息为社会各方面所运用,并成为实行民主监督、公开监督的有力武器。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新闻媒介和宣传工具,建立健全公开发布统计信息的制度,全方位、高效率地向社会各界传播统计信息。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统计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使统计这一有力的监督手段能为社会各界所普遍掌握。
第六,提高统计人员素质。针对目前我国基层统计人员素质较低的状况,应当加强各种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统计知识水平、职业道德水平与业务能力,并通过吸收新鲜血液优化基层统计人员队伍,为提高统计信息质量打下良好基础,而对较高层次的统计人员应在提高他们统计业务素质的同时,重点加强他们的敬业精神和统计职业道德水准教育,使他们能够把好统计关,站在独立的职业统计立场上来处理各种统计数据,确保统计数据的客观、可靠性,进而保证统计有较高的公信力。
第七,遵循市场原则,保障合理经费。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一切经济活动都应遵循市场原则、遵循等价交换原则,统计工作也不例外。简单地说,市场原则体现在统计工作方面就是谁使用统计信息,谁就应做出必要的补偿,支付必要的劳动报酬;谁提供统计信息,谁就应当为此获得必要的补偿。因此,要让这些单位设置相应的统计部门并配置相关的统计人员,需要统计信息的有关部门或单位就应当给他们合理的经费支出,使其能在市场原则下提供有效的统计信息,以提高统计质量,为提高统计公信力提供经济保障。
参考文献:
[1]冯英.政府统计中的失信问题研究——一种基于建设诚信政府背景下的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 ,2008(7).
[2]李宝卿.关于架构现代统计体系的思考[J].中国统计,2003(8).
上一篇:企业多元化经营应注意的问题
下一篇:浅论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