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型制造模式探析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6-01
基于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低附加值、高能耗及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许多学者(如汪应洛、孙林岩等)认为制造与服务的融合符合中国装备制造业及整个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实现由制造大国到强国的良好路径。随着制造与服务的高度融合与渗透,制造业为了提高对价值链高端环节的控制能力,并实现产品高附加值,开始实行服务型制造这一先进的制造模式。服务型制造是制造服务化与服务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制造价值链与服务价值链相互支持与渗透的过程。
服务型制造是建立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路径之一。正如图1所示,通过发展服务型制造模式,中国装备制造企业可以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做出及时反应并采取对策,建立持续的竞争优势,提高对价值链高端环节的控制能力,并实现产品高附加值的增加以达到提高盈利能力的目的。在竞争力提高及业绩增长的同时,服务型制造企业还需要对内外部环境时刻关注,根据观察到的变化对原有的服务业务进行调整、创新或重新组合,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同时,服务创新也是企业的持续成长的内在动力源泉。
三、中国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型制造的内部运行模式
装备制造业服务型制造是一种全新的价值创新模式,顾客成为了合作生产者。这种制造模式带动了用户驱动型创新与业务上新内容的拓展。在技术驱动型的创新与用户型的创新过程中,服务成为价值链参与者沟通的载体,居于产品系统创新的核心地位。企业之间的生产性服务,以及服务性生产协作,使各参与企业的员工能够更好地实现交流和互动,更好地实现软硬件资源的互补性运用,实现协作上的紧密联系,提高企业内部之间的可靠性,从而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质量与效率,更好地实现柔性式生产。
四、中国服务型制造的外部模式
根据波特钻石理论,我们为中国制造企业服务型制造设计了一个框架,如图3所示。由于真正从事竞争的是企业,所以一国装备制造业竞争优势最终要体现到企业身上,但政府可以提供企业所需资源及行业发展的环境。政府只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整个钻石系统的力量才会增大。因而,在国家层面,相关政府机构要认真研究制造服务化出现的经济基础问题,也可建议相关研究机构对制造服务化模式下的产业升级战略及服务型制造过程中的制度建设问题进行研究,推动“中国制造”这一标签服务内容的增加及服务形象的提升。各国均对制造服务化这一新型制造模式的研究给予了支持。
中国整体制造实力及竞争力不强,重要原因就在于生产者服务业发展滞后,使广大制造企业处于孤立状态,这已经成为经济社会高效发展的制约因素。为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服务型制造及整个制造行业乃至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需要进一步发展并挖掘生产者服务业的巨大潜力。首先,从全局范围来说,应重点对生产者服务行业的体制进行改革,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市场对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动力。目前,国内的生产者服务业还多处于管制及行政垄断的体制下,严重抑制了该行业的充分竞争度,从而导致分工程度不高,运营效率低下的局面,进而导致制造企业采用生产者服务的成本加大且效益不高。其次,充分发挥政府规划和其他刺激职能,引导生产者服务业向集聚式方向发展,运用现代产业集群理论对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进行系统设置,避免重复建设。政府应致力于为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从税收、土地、财政及培训方面对生产者服务业进行扶持。最后,建立相对健全的相关行业组织,制定并完善相关行业规范和标准,提高生产者民间行业的管理能力,为生产者服务业快速健康的发展创造相应的制度和组织保障。
五、结论
针对以上提出的内外部运行模式,中国装备制造企业要实现由传统制造模式向服务型制造模式的转变,必须做到:首先,转变观念,从更高更远的层面来看待制造系统,并将视角从企业内部逐渐向边界拓展;其次,实现自身的再定位及功能的转变。制造企业通过与客户的深度交流,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内在需求倾向并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产品与服务”组合,于无形中增加客户对自己的依赖,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企业间同质竞争的残酷性,有利于提高自己对市场价格的控制力;最后,服务型制造要求中国装备制造企业应将更多精力与资源用于了解客户的需求上,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企业明确的未来发展方向。顾客参与到产品系统的创造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提供符合顾客需求的产品系统解决方案,实现更高的企业价值与顾客满意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