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管理弊端及创新对策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朱芳 时间:2014-06-01
  针对上述问题,国企要做到:一是围绕中心工作,统筹兼顾,以公平、公正为原则,建立分配合理、激励有效的工资结构,增强员工凝聚力。二是狠抓绩效考核机制,制定和完善的部门考核标准与员工绩效考核办法。首先,重点抓好管理人员与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实行奖金额与部门业绩挂钩;其次,抓好各岗位人员的经济责任制考核,综合均衡管理、技术、销售、工人等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参照市场,确定合理的薪酬和上升幅度,利用分配机制改革拉开重点岗位和核心人才与其他岗位、人才的薪酬差距。确保层层有考核、人人有考核,起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作用,形成个人绩效与收益、升迁、奖金等相互制衡的联动机制,激发员工的奋斗精神,增强企业活力。
 2.5 人才管理创新
  在市场竞争环境下,不少国企的人才队伍在素质、数量、培养、使用上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有:(1)人才队伍比较薄弱。由于体制、待遇等原因,人才呈现“畸形”发展,二线冗余人员多,但又缺乏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2)人才引进困难。由于经济效益不佳、待遇相对偏低或者地处偏远地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容易因为“水土不服”或者缺少有效的培养与激励机制,引进后又迅速流失,导致人才稀缺。(3)缺少对人才引进、使用、培养的战略规划,致使人才难以被发现培养,后备人才素质不高、数量不足。
  针对人才工作被动局面,国企要积极实施人才兴企战略,以人为本,创新思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战略规划,落实人才建设的具体措施,培养和造就结构合理、布局优化、素质优良的人才梯度队伍。二是在育人和留人上下功夫。首先是育人,根据岗位需求为员工提供培训或继续深造机会;其次是留人,确保引进一批,留住一批,用好一批,预防人才流失。针对人才结构特点,做好职工职业生涯规划,将个人前途与企业发展融为一体。三是做好人才内部流动。人才培养要考虑岗位特点,控制在相关联的岗位间流动。加强分类指导,保持各类人才比例均衡发展。四是打造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通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方式,充分挖掘人才潜能,开创“人人有活干、人人能干活、人人干好活”的良好局面。
  2.6 企业文化建设创新
  随着知识全球化,市场竞争已从产品、服务上升到企业文化品牌方面。从目前国企推行企业文化建设现状看,还有很多误区,突出有:企业文化表象化,缺乏对企业文化建设全面深入了解,片面地把企业文化等同于文体活动,理解比较肤浅;缺乏创新性和独特性,范围狭窄,内容陈旧,生搬硬套企业精神、愿景等,毫无特色;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视企业文化为时尚,盲目跟风,与管理工作脱节,以为导入CIS或VIS就一蹴而就,缺少持之以恒的系统性。
  借鉴国内外成功企业的发展经验,文化力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国企要培育创新优秀的企业文化,以人本文化为核心,以诚信文化为根本,全员参与,催生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和员工双赢。一是精心策划,利用多种媒介广泛宣传企业形象,征求多方意见,锤炼文化元素,努力营造学习型企业的文化氛围。二是领导重视,突出企业文化地位。紧密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和战略需要,深入调研,按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思路,认真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融会贯通,形成新时期企业的核心理念。三是突出核心,强化员工诚信意识,打造“诚信”品牌,营造企业向社会讲诚信的氛围。四是不断创新,追求卓越,追求综合效益的持续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
  3 结语
  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阐述,提出了创新管理才是国企最好的改革方式,以创新创造企业综合效益。国企管理者要打破传统的制度约束和旧有的固定思维模式,从全球性竞争环境和国内外市场行情的战略高度,审时度势,积极创新,找出管理的好经验好做法,培养创新型团队,将管理的各专项工作做精、做细、做专,实现企业旺盛的生命力。希望本文为国企管理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晓宁,董凯斌.国有企业管理创新浅析[J].财经界,2010,(2).
  [2]王鹏程,武利革.关于国有企业管理创新途径的研究[J].时代经济论坛,2008,(9).
  [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人民网,http://www.chinanews.com.cn.
  [4]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0.
  [5]姜杰.国家创新体系的演进[J].科技创业月刊,2005,(3).
  [6]袁庆明.纳尔逊等对技术创新制度结构构成与特征的分析评价[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