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文涛 时间:2014-06-01
提要本文通过分析企业家才能配置与经济转型的关系,进而论述企业家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最终得出企业家才能的优良配置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的结论。
  关键词:企业家才能;经济转型;挑战
 
  一、研究背景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企业是市场经济主体,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是企业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市场需求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和重要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家如何让企业实现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成了企业家面对的主要问题。
  
  二、企业家才能配置与经济转型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企业家的行为和认知模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企业家才能的配置有了明显改善。下面分别从政府和市场两个角度对其进行理论上的比较分析。
  (一)政府角度的比较分析。企业家的成长离不开整个社会的制度环境,甚至它本身就是由社会制度筛选出来的。因此,政府必须进行制度变革和创新。我国的转型过程就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转型前政府激励结构极度扭曲,制度供给表现出刚性和稀缺的特征,从而扭曲了企业家才能的配置过程。转型后政府通过对政策和资源的弹性控制,深刻地影响了企业家的成长过程。政府开始逐渐矫正其激励结构,并且进行了频繁的制度创新和产权改革。企业家凭借其特有的企业家式警觉对转型过程中的政府行为进行了敏锐的解读,从而改善了企业家才能的配置。此外,政企关系逐渐分开,国有企业开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企业家持股比例也大幅度增加,此时政府惩罚承诺的可信度大大增强,从而较好地约束了非生产性企业家行为。委托-代理理论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代理人可能会发生代理成本问题。转型前由于对集体产权缺乏有效的监督,从而为企业家侵占公共财富创造了条件。当内部信息从企业向政府进行传递时,企业家会过滤掉不好的信息,同时捏造好的伪信息,这助长了非生产性企业家行为。
  (二)市场角度的比较分析。转型前,由于政府不可能掌握和准确地理解关于价格的充分信息,因此计划价格机制是扭曲性的。企业家创新才能的价格被远远低估。转型后,政府放松了价格管制,市场价格机制开始建立和完善,从而更加灵敏地反映了资源的稀缺程度。这时,市场对企业家创新才能赋予了很高的价格。转型前,信息在企业内部由下而上进行传递,企业家根据加工处理后的信息集来调度资源。根据信息经济学可知,这种信息集是相对无效的,这将导致企业家才能配置效率的低下。转型后,企业家可以利用市场价格机制传递的信息集来安排资源,从而改善了企业家才能的配置。转型前企业家行为仅受到政府的约束。转型后企业家行为的约束结构开始转变为政府约束和市场约束的双重结构,从而更加有效地约束了非生产性企业家行为。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企业家成长环境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企业家主要面临着企业家才能由配置效率转化为生产效率。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所谓“配置效率”是指怎样使资源从高的地方流向低的地方,而“生产效率”是如何使每一种资源的生产效率都能提高。我国经济过去30年的高速增长主要是“配置效率”的提高,中国企业家充分利用了原来计划经济下配置不合理的资源,充分利用了外国已经成熟的技术,利用了中国饥渴的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空隙。30年来,中国经济高增长因素来自两方面——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而主要是前者。它体现在体制改革导致的资源流动,包括农民进入工业、企业家资源的合理利用、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内市场和区域市场的分工、国际市场及国际资本的利用等方面。虽然配置效率的潜力依然存在,如制造业的梯度转移、城市化的发展,特别是企业家资源配置等将继续起作用,但其潜力会越来越小。今后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将从配置效率转向生产效率,其核心内容是知识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原创性技术的拥有至关重要。
  
  四、企业家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企业家作为企业的主体,肩负着企业的转型升级,来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
  (一)推进企业向依靠技术创新转变。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关键是要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一是要提高原始技术创新能力,在参与国际竞争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中实现技术领先;二是要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真正实现在引进中学习、在学习中赶超,形成自主核心技术和生产能力;三是要不断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技术改造具有投资少、工期短、见效快、避免重复建设等优点。
  (二)推进企业向绿色发展方向转变。按照“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要比2005年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减少10%。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要实现集约、高效、无废、无害、无污染的绿色发展,关键是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当前,要从战略高度认识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从企业产品设计、生产、营销各环节入手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近年来,桂糖集团等企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探索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之路;济南钢铁、大庆油田等企业加强节能减排,有效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福田汽车投资6亿元兴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节能减排重点实验室,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成为国内首个将新能源客车真正产业化的汽车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