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收入分配披露 化解中小企业收入分配困境
(二)中小企业收入分配披露无章可循
有比较才有优劣,没有规范的信息缺乏可比性,孤立看某一期的收入分配信息是毫无意义的。三张主表中与员工收入相关的项目主要有“应付职工薪酬”和“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两个项目;与国家税收相关的项目主要有“应交税金”、“营业税金及附加”等。通过报表项目,看不出员工收入的极差、看不清各层次员工薪酬的差别、看不懂员工的收入是否体现公平性。
(三)收入分配信息的利用存在盲区
过去,由于我国劳动力显著过剩,资本所有者处于统治地位,劳动者在收入分配中处于被动地位。对于引进的资本,国家减税让利,员工通过加班加点收入菲薄。目前,员工收入“涨声”一片,势必导致一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甚至破产,一部分外企撤离。究其原因是没有充分挖掘并利用收入分配的信息,没有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四)收入分配披露的监管不到位
收入分配的披露,关系到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关系到企业的良性循环。但是,信息披露需要成本,而带来的收益不明显。因此,中小企业缺乏披露收入分配的动机,并且,目前缺乏监管评价机制,导致披露不披露一个样,披露多少一个样,披露真假一个样。监管评价机制的缺位直接导致收入分配信息的缺失。
四、完善中小企业收入分配披露的措施
(一)会计准则应增加企业收入分配披露的规范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的收益主要是由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要素共同创造的。因此,企业对外报告财务状况、收益情况、现金流量的同时,应该披露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而收入分配情况理应是社会责任披露的重要内容。要想使企业披露的收入分配的信息真实、可比、有用,就必须在会计准则中进行适当的规范。
目前,政府的收入通过税收的方式在三表一注中得到较充分的披露,但通过报表很难看出政府对特定企业减免税的具体数额及原因、很难看出当地的税收环境是否有利于中小企业的成长。因此,会计准则在年度社会责任报表中收益分配部分应该规范披露会计年度内应交税金、推迟交纳的税金、减免的税金、返还的税金数额及原因。会计准则关于员工收益的披露笼统、宽泛,有价值的信息很少。建议员工收入应按高管和普通员工两大类分别披露。高管应披露基本工资、正常晋升工资和绩效工资;普通员工应披露基本工资、加班加点工资、职级工资和绩效工资;企业应披露员工工资的极差、各档工资的平均水平及其增长率、工资总额占收入总额的百分比等。中小企业还应当披露国家、员工、政府收入的比值以及上期的比较信息。
(二)合理运用中小企业披露的收入分配信息
中小企业披露收入分配信息的目的是有利于信息使用者进行各种决策。为了增加员工的收入,政府引导员工实行薪酬集体协商制,协商的目的不只是涨工资,只考虑员工的利益,同时也考虑了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员工与企业协商的依据应是收入分配信息。员工不能不涨工资就罢工,要看企业的实际收入分配情况,在收入增长的情况下,有理、有利、有依、有节地争取自己的正当权益;管理层根据收益分配信息,在企业收入增长的情况下,根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下,适时、适当、主动地提高员工的工资;政府根据收入分配信息,对于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切实提高了员工的待遇,经营确有困难的,应该适时推迟收税、合理减税、适当免税、依法退税。
(三)加强收入分配披露的鉴证与监督
中小企业收入分配信息的真实、完整、及时是有效利用信息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多数中小企业披露收入分配信息较为零碎、不完整,甚至部分是虚假的信息。这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制定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奖优罚劣,激励规范披露的企业,鞭策披露不积极的企业。因为收入分配信息牵扯到国家、企业、员工三方收益的博弈,如果员工对收入分配信息存在疑问,或者企业为了证明自己披露的收入分配信息是真实的、可信的,可以请会计师事务所通过专项审计进行鉴证。
【参考文献】
[1] 李全伦.从四维企业产权角度研究企业收入分配的主要结论与展望[J].管理世界,2009(12).
[2] 王小鲁.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现状、问题及对策[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3).
[3] 辛琳.收入分配改革:路在何方?[J].产权导刊,2010(6).
[4] 赵振华.关于当前收入分配热点问题的思考[J].理论学刊,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