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控制和管理好企业应收账款问题的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麻云福 时间:2014-06-01
摘要:企业的应收账款是对外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形成的未收回的款项,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项目,对应收账款应加强有效控制和变现管理,这个问题不只是财会账目管理问题,而是涉及到整个企业管理得好坏的问题,尤其是企业领导更不能轻视这个问题。
关键词:控制;管理;应收账款;思考
        一、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使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企业除了在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产品价格,以及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等策略外,其中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上的赊销也是企业扩大销售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有效控制,企业管理者必须清醒认识并正确分析应收账款的持有成本和风险。我们知道,应收账款是企业对外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后所形成的尚未回收的销售款项。其原因是企业为了稳定销售渠道、实现扩大产品销路、并且又能减少存货、增加收入,于是主动向客户提供的信用业务。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竞争的加剧,而越来越多地运用商业信用进行促销,然而,由此产生的市场信用危机和企业之间相互拖欠现象越来越严重,于是应收账款逐渐增加。这就需要企业在增加收账费用、减少坏账损失、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之间进行比较、分析,掌握好宽严界限,以实现最佳控制。
        应收账款有三项成本:第一是机会成本:应收账款作为企业用于强化竞争、扩大市场占有率的一项短期投资占用,明显丧失了该部分资金投入证券市场及其他方面的收入。第二是管理成本:企业对应收账款的全程管理所耗费的开支费用。第三是坏账成本:应收账款存在着无法收回的可能性,因此会给债权企业带来坏账损失,即坏账成本。应收账款余额越大,坏账成本就越大。前两项构成应收账款的直接成本,第三项是应收账款的风险成本,这三项是企业提供给客户商业信用的付出。为此企业应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有效控制,制定有利于企业的信用政策,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笔者认为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应收账款的有效控制:
        (一)以时间最短为佳,从应收账款的回收时间上加以控制。对应收账款合理确定信用期,运用账龄分析表对各项应收账款的时间进行分析并及时进行跟踪监督,同时对逾期时间较短的客户进行正常催收;对逾期时间在3个月~6个月的客户可采取打折回收;对逾期时间6个月~1年的客户可以采取易货抵款或频繁地信件催款并电话催款,对逾期时间过长超过1年以上的客户,在催款时可以措辞严厉,必要时提请有关部门仲裁或提请诉讼,此后要注意与其业务上断交,不再往来。当然只要企业搞商品销售就会有应收账款发生,也就可能有坏账损失,对此,企业应谨慎行事,对坏账损失的可能性进行估计,建立坏账准备制度,期末按照一定的比例提取坏账准备用以弥补坏账损失。
        (二)利用有利条件,争取主动,从应收账款的内部结构进行控制。应收账款根据构成动机和回收安全级别,可分为主动应收账款和被动应收账款。企业在赊销过程中部分主动应收账款可能发生如下三种情况变化:第一种是无力偿还。其表现是虽然承认其债务,但无现实归还能力,具体归还期限无法确定;第二种是恶意拖欠。其表现是有能力偿还但采取各种手段懒账,回收难度太大;第三种是债务无主。其表现是债务主体已经灭失,或主体不存在,即诈骗等手段形成的应收账款,事实上已经成为坏账。这三种情况的出现已完全背离了销售者的初衷,部分款项极有可能成为坏账,这部分应收账款称为被动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是产品销售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很多企业因应收账款比例过大又无法回收,从而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走到濒临破产的边缘。
        (三)讲究量化,以少为好,从应收账款的额度上加以控制。企业应制定明确的信用额度管理办法,首先是财务部门与销售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制定切实有效的客户信用额度,做到区别对待。其中对于讲资信、及时付款、自觉履行合约的客户可以给予较高的额度,额度和核准级别也要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不能一成不变。再次是进行全面的分析,将应收账款总额与流动资金总额、资产总额、全年销售收入总额、应付账款总额、企业净资产总额等进行比较,作出变动趋势分析,从而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应收账款额度,然后将其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