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企业流程再造创新思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杨正武 时间:2014-06-01
    论文关键词:企业流程再造 组件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架构
    论文摘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与普及,导致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使企业流程再造常态化,而构建能适应这一变化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所有企业面临的关键问题。文章分析了用组件方法构建企业流程再造驱动的管理信息系统,以期从方法和系统架构上满足现代企业流程再造的需要。
    
  
  企业流程再造对管理信息系统需求
  (一) 企业流程再造的管理信息反映与要求
  企业流程再造中,流程再造设计是信息技术的基础和目标,信息技术是流程再造设计的工具和手段,流程再造设计与信息技术要相互交融,不考虑企业的绩效和流程再造设计要求,只追求信息技术的高性能,企业就会落入“信息技术陷阱”之中。流程再造设计不能充分、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流程再造设计就会缺乏支撑而丧失意义。目前企业基本都应用了信息技术,有的企业甚至采用了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但都不能适应企业以流程再造设计为核心的流程管理的需要。
  流程再造设计中的流程是一组活动,从信息角度,需要用信息和信息与人的交互来表达和反映,信息流从动态角度来描述信息及信息与人的交互。信息系统则全面、完整地实现信息流的表达和处理。企业流程再造分为企业流程局部性再造、企业流程全局性再造。企业流程局部性再造就是企业流程不需根本性的再造,对企业流程不是全面的推翻,而仅对企业流程的局部进行改进。企业流程全局性再造就是企业流程根本性的再造,全部推翻企业现有所有流程,重新设计企业流程。企业流程再造从信息的角度来反映,就是信息流的改变和信息系统的改变。信息流的改变包括:信息流的增删改变、信息流的导向改变、信息流的来源改变、信息流的加工改变、信息流的结构改变、信息流的存储改变等。信息系统的改变包括:信息系统改进和信息系统重新设计。信息流的改变最终都要在信息系统的改变中体现和实现。信息流的改变往往反映的是企业流程局部性再造,对应信息系统改进,只有当信息流的改变不再是一种局部的,而是全局的、根本性的改变,才反映的是企业流程全局性再造,对应信息系统重新设计。
  (二) 企业流程再造的管理信息系统需求
  面向企业流程再造的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要使企业避免落入“信息技术陷阱”,适应企业流程再造的需要,须要构建面向企业流程再造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以下对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的分析,均指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软件系统),如何构建企业流程再造驱动应用软件则是关键。企业流程再造对管理信息系统有以下几点需求:
  管理信息系统改变的常态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改变不再是存在问题时的缺陷纠正,而是企业流程再造的常态需求。而以往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常态化改变,基本上是由于管理信息系统自身缺陷的纠错,因企业业务变动而导致的管理信息系统非缺陷改变是稀疏的,可能几年才会发生。
  管理信息系统改变了企业,它不仅是倡导者还是主要实现者。管理信息系统改变的常态管理,要求企业对于管理信息系统改变不再局限于仅是提出需求,还要自己能够最大限度降低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者的依赖下,自我参与且实现管理信息系统改变。由于企业对自身需求理解上的深刻,自我参与且实现管理信息系统改变能准确、高效地实现和达到企业的目标。
  管理信息系统本身改变需要是高效且低成本。企业对于管理信息系统改变需要的是高效且低成本,高效、降低成本能促使企业更主动和积极地实施企业流程再造,并获取竞争优势和高收益。
  管理信息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除了管理信息系统自身具备了为企业流程再造所需的良好架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的成熟度,也提供所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在新增业务上、改进和进化现有系统上、集成多个系统上的高效率、高可靠性、低成本。
  组件方法及组件应用系统
  (一) 组件技术
  组件是一个独立发布、可替换的功能部分,可以通过它的接口实现服务。软件组件是仅由契约式的指定接口和上下文依赖关系所构成的单元。软件组件可以独立部署,并且它可以由第三方进行合成。
  组件具有四个特点。服务性 :组件提供契约式的接口服务 组件用契约式的规格说明描述其服务,使用者通过其接口得到服务,而无需直接调用组件的内部方法。组件的用户不用了解和实现组件的服务过程和细节。组件的契约式的接口服务使组件具有可替换性,这种可替换性既存在于设计阶段,也存在于运行阶段。组件可以通过市场向第三方购买,提高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新增业务与升级的速度。可部署性 : 组件不仅是一种执行实体,且更是一种可以独立部署的单元,它的部署不需要改变(或重新安装)受其它组件的制约。合成性:组件的最终目的是同其它组件合成形成一个应用系统,尽管组件也可以同其它组件合成形成一个组件。上下文依赖性 :组件作为一种软件实体,需要一种环境支撑,它与该环境依赖性决定了组件的服务性、可部署性、合成性。这四种性质是组件的基本性质,它决定了组件与其它软件实体:应用程序、对象、函数等的区别。
  构建单个组件若要能够快速、经济、可靠实现,在技术上除了要求简单,还要求支持该技术的体系结构和基础设施为人所熟知和接受。现在有三种被组件构建者所熟知和接受的技术模型,即CORBA组件模型、EJB组件模型、微软的COM+组件模型,正不断发展和成熟。目前,已出现支持从需求、设计、实现、测试、部署的组件开发包。这使组件构建者在构建个组件时,尽可能地减少对复杂的组件内部技术以及支撑该技术体系结构和基础设施的理解和掌握,将主要的关注点和精力集中在用一组建模工具去定义组件的接口和服务的规格说明,而代码实现和测试要素生成,则由组件开发包完成。现代组件都可以通过网络远程插入和自动替换。组件构建者还可以向企业用户提供能简单地加入到系统中的组件,使组件企业用户角度可以在不依赖组件构建者和专家的情况下直接把这种组件加入到系统中。企业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利用快速、经济、可靠构建的组件,以积木方式和部件拔插方式,完成一些企业流程的局部性再造,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现有业务流程的重定义和新业务流程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