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如何与企业对接的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付志新 时间:2014-06-01
 【论文摘要】中等职业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肩负着培养高技术产业工人的重任。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如何对接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重要题目,本文主要从企业人才需求标准入手,提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如何适应企业管理的要求,使学校和企业实现良好的对接。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企业人才标准;技术人才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校两年的学习生活为走上企业做好了知识和能力的准备,但是从近几年我校的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来看,又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不能较快适应企业的需要,原因在于就业希望值过高、不能适应企业规范化的管理、知识和技能欠缺、对企业组织和文化、企业价值观缺乏必要的了解,个人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造成了多次推荐就业仍不能满足个人的愿望,相反,很多毕业生在就业的两三年内工作扎实、发扬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小到大,逐渐成为企业班组长、中层领导乃至私营企业的老板,这些实例令人深思,深入了解企业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特点和企业人才标准,从而实现学校和企业对接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知识经济与创新 
  21世纪,世界经济正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所谓知识经济,实质上就是把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应用于生产过程,使知识转变为一种现实生产力推动经济全面增长的新型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更直接地取决于知识的投资,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知识经济已开始代替工业经济,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已经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国际经济合作于发展组织(OECD)指出,在过去10年中,该组织成员国的高技术产品在制造业产品中的份额翻了一翻多。知识密集型服务部门,如教育、通信、信息等发展更为迅速,据专家估计,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从上世纪初的5%-20%提高到上世纪90年代的70%-80%左右,知识经济的这种特征,决定了知识创新的水平和速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因此,掌握知识、信息能力的人才是经济竞争力的核心,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知识经济所要求的人是具有高知识水平、高技能和高创新能力的人。在当代,人才已进入了能力建设时代,每个人都要大力提升自己的知识、能力和各项素质。未来时代,人才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挑战将是最为严峻的。 
  从世界范围看,我国大中专学生从整体素质上仍有不少弱点,集中表现为缺乏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差。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和中国科协,对31各省市自治区的1.2万名大中专学生进行了创造品格和创造力的调查发现,具有初步创造风格特征的仅占被调查者的4.7%,绝大多数人表现的过于严谨、思维定势、大众心理、信息饱和,恰恰是创造性思维的四种主要障碍。因此,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成为无可辩驳的实事,我们要把培养具有创新的人才当成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企业人才标准 
  21世纪初,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一个时期,随着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对劳动者就业准入标准逐渐提高,职业目标和能力要越来越清晰,对技术人员尤其是高级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职业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目前,“精益模式生产”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生产模式,企业越来越需要具备高素质、具备良好合作沟通的人才,专业技能已不是企业用人的唯一标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一个人一辈子在一个单位的一个岗位上从事一种职业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21世纪的职业每15年更新20%,而50年后,现存的许多职业将寿终正寝,取而代之的是我们难以想像的职业。人们在更换新的职业时,要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但是跨职业的社会能力是任何从业者必须具备并需要不断提高的能力。发达国家的企业家不但十分重视员工专业能力的水平,而且越来越重视员工社会能力的高低。员工的晋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社会能力的强弱。 
  事实胜于雄辩,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仅有一技之长是远远不能适应多变的市场竞争的,宽专多能的技术人才将是21世纪人才的标准。健康的体魄、坚定的信心、宽广的胸怀、吃苦耐劳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较强的时间观念、较强的团队合作沟通等品质越来越成为人才需求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职业学校作为教育体系的主要有机构成,由于生源的大众化,教会学生技能固然重要,但是培养具有道德高尚、知识渊博、能力突出、全面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工人成为更加艰巨的重任。 
  我国一名著名企业家在召开本企业人士部工作会议时,对招聘新员工的素质提出了要求,他意味深长地写下了一串数字,1000000:1代表健康,6个0从左至右依次表示品性和敬业精神、阅历、情商、智商、学识、专业技能。没有1代表健康地身体,所有的0都将失去意义。而代表品性和敬业精神的的0排在0的首位,值得我们深思,情商排在智商之前,有其深刻含义。至于少了代表学识、专业技能的后两个0,不但百万变成了万,而且是无法进入职业岗位、难以在社会中立足的万。这位企业家对职业学校学生提出的七种素质,实质是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类能力的从业者,才有可能在今后的职业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用武之地。才能为社会发展作贡献。 
  李开复在《21世纪企业最需要的7种人才》中指出,现代企业最需要的不仅仅是个体上优秀,或只拥有某方面特质的“狭义”的人才,而是能够全面适应21世纪竞争需要的,在个人素质、学识和经验、合作与交流、创新与决策等不同方面都拥有足够潜力与修养的“广义”的人才。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同样会以这些最为基本的个体素质和行为规范为基础。只不过,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更全面也更丰富,审视人才的视角也从单一的个体层面转向了融合个体、团队、组织、社会乃至环境等多个维度,涵盖学习、创新、合作、实践等多种因素的立体视角。概括说来,21世纪需要的七种人才为融会贯通者、创新实践者、跨领域融合者、三商(IQ+EQ+SQ)兼高者、沟通合作者、热爱工作者、积极乐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