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企业外包风险控制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6-01
三、外包风险的控制
要减少企业在业务外包战略中的风险和损失,需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企业需要确定自己的核心业务。企业首先必须知道自己的核心业务是什么。外包的目的是为了能最大限度地集中资源和精力来发展核心专长,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准确定位自身的核心能力。企业要对价值链上的各业务环节进行慎重评估,发现自身的薄弱和优势所在,还要与竞争对手相比较,了解其优劣势,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然后把收集的信息由专业人士进行分析,筛选出企业需要外包的业务。核心业务关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不应该外包的。大量学者的研究表明,核心业务外包将导致创新能力的降低和来自供应商的竞争,从而导致企业绩效的降低。这样对企业是一种资源浪费,企业也不可能得到持续发展。对非核心业务而言,也不是所有的都可以外包,将来可能成为重要利润来源的业务就不应该外包。IBM在20世纪80年代把操作系统和处理芯片外包给了微软和Intel,造就了IT界的两个巨人,而自己却遭受了10年业绩下滑的痛苦。这个例子就足以说明外包那些将来的利润源,可能会导致企业将来利涧的下降甚至被竞争者淘汰出局。此外,企业如果忽视了本身核心能力的培育,那么则会失去未来的发展机会,发展核心竞争力应考虑两个方面问题,即核心技术的发展和作为核心能力重要载体的人才培养与激励问题。
其次,制定有效的契约,减少因为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引起的外部交易成本的增加。企业决定对业务进行外包后,需要对市场上的承包商进行充分调查,并制定契约。事前调查是企业所有后续活动的基础。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需要了解承包商更多的信息。企业在调查成本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聘请外部专家对承包商进行评估。信息调查的质量将影响整个外包业务的成败。充分的调查之后,还要设定契约,契约作为外包双方的主要约束条件,对外包合作的顺利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有效的契约设计可以帮助企业甄别高效承包商,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道德风险问题,促使承包商努力完成外包业务。外包与传统纵向一体化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用协作合同来取代产权合一。因此外包合同的谈判、订立与实施是整个外包操作成败的关键之一,需认真评估外部企业的履约信誉,严把合同关,谨防合同陷阱。在履约过程中,要加强对履约情况的监督控制,做好过程跟踪计划,阶段性评估计划。不但如此,还要谨防承包企业的转包。企业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外部企业,而外部企业又偷偷把业务外包出去,从中牟取中间差价。这种行为对企业来说是不利的,转包会造成信息不明、泡沫膨胀、操作失控等不良影响。要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必须要在协作合同内以书面的形式明确下来,并标注违约责任。
再次,企业要实行跨文化管理,尽量消除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带来的企业内部交易成本的增加。外包涉及不同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常常面临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磨擦和冲突,在实施跨文化管理时应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强调形成目标一致的团队文化。这种文化是系统地考虑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并在实施过程中通过随时的协调沟通,达到两种利益的一致。第二,建立信任关系。即通过充分的沟通与理解,消除习惯性防卫的行为,建立诚实互信的关系,加强各方的协调与合作。第三,促进信息化和知识化。信息化是指企业通过信息网络了解合作伙伴和其他企业的要求,提高分包的效率。知识化是指通过双向的学习获得知识交流。知识化可以消除因知识层次相差太大产生的交流障碍。也便于在各自的领域中发挥知识结构优势,进行创造性活动。
最后,企业在外包的过程中,既要和合作伙伴共享某些资源,又必须对知识产权加以保护,防止产生新的竞争对手。技术成熟度也是进行外包决策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技术因素可分为两个方面:技术成熟度和技术集成度。技术
成熟度决定了外包企业能否精确提出它们的需求:技术集成度决定了企业的业务能否较容易地独立出来外包。技术上不成熟的业务选择外包存在相当大的风险,容易导致丧失学习和创新的机会。而对于技术成熟且集成度低的业务来说,适合外包,因为外包可起到降低成本等效果,而风险又不大。因此,企业在外包之前一定要从技术方面充分衡量,以免因为业务的外包丧失自己创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