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国企党委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应处理好的五大关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遂姣 时间:2014-06-01
       解决党管干部与国有企业人事权力上的矛盾,从根本上说要深化改革,完善国有企业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一是改革企业的干部人事制度,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确立党管干部的主体,把党管干部原则同“出资者选择管理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企业领导人的管理与资产管理结合起来,按照谁出资、谁派人、谁控股、谁管理的原则,逐步按产权关系确定隶属关系,打破按行政级别确定隶属关系的做法,建立新的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二是要把市场机制配置人才作为企业用人的主渠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人才市场配置企业管理人员成为必然趋势,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必将成为企业用人的主渠道。为此,各级党组织应积极培育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企业党组织则应介入经营管理人才资质评价中心和经营者人才市场,把住企业管理者的入口关,在这个过程中贯彻党的用人标准,体现党的干部路线和政策。三是加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养,不断提升其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围绕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定期对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履职考核,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4 正确处理参与重大问题决策与加强自身建设的关系,明确参与重大决策必须以较强的参与能力为基础
由于企业重大问题具有方向性、长远性、战略性、全局性,企业党委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有效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就必须以不断提高参与能力为基础,加强自身建设。一要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学习,为做好党务工作和参与企业重大决策提供必要的理论素养。二要熟悉并掌握现代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为党组织加强对企业的领导和提高参与企业决策的能力做好必要的知识技能储备。三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努力改进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胸怀全局,作风民主,多谋善断,为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发挥好团结协调、把关定向和出谋划策的作用。四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政治引领力强、推动发展力强、改革创新力强、凝聚保障力强的战斗堡垒,为参与重大决策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5 正确处理届时参与和日常参与的关系,明确有效参与重大决策必须以长效机制做保证
        为保证党组织有效地参与决策,必须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这些制度包括:党委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经理层议事规则、经理层定期向董事会、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党政联席会制度、党政负责人重大问题决策前碰头磋商制度、党委成员参加经理办公会制度等,尤其是在董事会议事规则中,程序上应明确有党委参与重大决策的规定,使党组织能全面把握企业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的脉搏,为党委参与重大决策提供制度保证。
        与此同时,要认真研究制定落实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把握好决策前、决策中和决策后三个环节。决策前,要认真分析形势,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捕捉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和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及时向行政领导提出决策议题、有价值的决策思路及其依据。决策中,党组织应对议案提出明确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与有不同认识的同志个别沟通,力争达成共识,提高决策质量,形成最佳方案。决策后,党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和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广泛发动群众,做到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