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干部培养中植入企业管理的元素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6-01
(三)引入企业的岗位设置制度,规范制度管理。
培养学生的定置习惯,促进学生爱岗敬业,遵章守纪,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国有国法,厂有厂规。要培养企业员工遵章守纪的习惯,必须从学生遵守校纪校规抓起。因此,我们挑选出的学生干部不光是校纪校规的楷模,更是学生工作制度的严格执行者。我们拟定了学生会的工作规章制度。确定了符合实际的岗位设置,拟定了各项常规检查的督促内容和评价标准。让学生干部通过自学和集中培训的方式,熟悉要求,明确责任,养成定岗定置的习惯。
(四)引入轮岗制度,促进团队沟通,培养协作精神,强化团队的执行力,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习惯
企业员工的执行力决定着组织的战斗力,一个好的团队是目标同向、同甘共苦、团结协作的集体。所以,学校要培养“团队”和“执行”校园文化,建设协作型组织,才能加速与企业经营的对接,形成组织核心竞争力。
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让学生明确,我们的共同目标是什么?我要做什么?怎么做?怎么样才能做到位?我们学生干部的目标是一致的、同向的,是营造一个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创造一个和谐幸福的校园,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未来企业的蓝领队伍。因此,我们清卫部的学生干部就提出了“保洁是目的,扣分是手段”、 “服务他人,惠泽自己”,“一个口号喊到底,一份工作做到底”。 进行目标的认同教育能够培养团队意识和强化团队的执行力。我们在工作中,我们结合具体检查工作,进行系部内部的小循环和系部之间的大循环。通过轮岗,学生干部熟悉不同事务要求,相互监督和帮助。深化了工作的全局意识,培养了换位思考的习惯,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理解和沟通。最终形成很好的凝聚力,提升了团队的整体工作能力。尤其是每次换岗时,负责交接的学生能够做到现场指导,现身说法,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接点习惯,杜绝了交接过程中因信息沟通障碍而导致的无效、低效现象。
(五)引入企业管理中的每天记录,每月总结,年度考核制度
培养学生的清单习惯,培养学生重事实、重数据的科学意识。企业的考核是对员工工作的肯定和督促,是员工动力的加油站。坚持清单式的记录每天、每周、每月的工作要点,一段时间后对照检测一下落实情况,可以在工作中做到查漏补缺。同时,平时的记录也是评优评先的依据。也让学生树立重数据、重事实的科学意识。我们学生干部坚持每月例会进行总结点评;每周一结合学校工作安排,部长传达本周工作要点;每天组长对一天的工作要点作清单式罗列,晨检前2分钟布置,进一步明确各个成员的分工及工作要点和标准;每次检查组员都以小纸条书面形式指出各班存在问题,并署上检查者姓名。学期末对总体工作进行总结表彰,评选出优秀的学生干部,进行物资和精神的双重奖励。
(六)倡导乐于奉献,加强细节教育,培养精益求精精神
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竞争是激烈的,效益好的企业加班加点是常见的。这就要求员工有大局意识,感恩的心态,对企业发展有高度的认同感和使命感,能够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汪中求也说过: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往往能够反映一个人深层次的修养。我们要在工作中把小事做好,把小事做透。成功的机会隐藏在细节之中,对工作精益求精,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这是一个卓越员工必备的素养,也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更是职业教育的难点所在。因此,我们组织学生干部进企业了解现代社会,企业发展的动力,企业文化及理念,强化危机教育,阐明市场、工厂与学生的关系,强化吃苦训练,使学生能够正确建立工作任务观,端正加班加点认识,避免入职后的不适应。并且,在校其间,从清卫扫地,宿舍就寝等小事抓起,培养学生的细节意识,强调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上一篇:现代石油企业管理创新方法探讨
下一篇:企业管理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