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企业对外投资微观风险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婷 时间:2014-06-01
  2.4 市场信息反映不畅,信息反映机制缺失 
  中小企业的海外投资在与东道国企业展开竞争时,往往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这加剧了决策风险以及经营风险。企业在对外投资中若购销渠道不畅,则易将企业带入绝境,增加企业的破产成本、减少企业的经营收益。哈杉在尼日利亚建厂的初期,为了降低市场调研的成本,企业主要依靠上游和下游合作者来了解市场状况。依靠二手信息来了解市场,使哈杉只能掌握滞后的信息,企业多次错失快速进行产品调整的时机。企业对外投资是一个长久持续的过程,中小企业必须全程进行监督,快速洞悉国际市场,充分预测市场变化。而我国中小企业没有实现企业的信息化,未建立信息反应系统,国际市场信息收集比较滞后,信息资料的处理和反馈功能比较弱,缺乏对国际市场全面、动态的了解。一方面,让企业难以及时掌握对市场所反映的信息,失去对市场潜在发展机会的把握,阻碍了自身的国际化进程,另一方面也可能让企业错失退出市场的时机,尤其是在投资项目出现亏损时,不能及时进行商业止损。 

  3 对外投资的风险控制对策 
  在任何投资中,风险都是客观存在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风险又是可控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正确地认识风险并采取相应防范和管理措施,使风险降到最小的程度,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3.1 融资多元化,并编制资金预算 
  在国内不能保证资金需求的情况下,中小企业更应该实现融资多元化,灵活运用各种融资渠道和金融工具,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和降低融资风险,尽量在东道国进行融资,尤其是境外企业所需短期流动资金。这样既能满足资金需求又因为使用同一币种,规避了汇率风险。同时,在遭遇资金紧缺的困难下,编制详尽的投资预算、进行投资全程控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中小企业在做出投资决定之前必须根据投资对象和投资方案编制详尽的预算,确定可能需要的资金量。预算的编制必须做到方法科学、内容全面,防止因为事前低估所需资金量,事中又无法保证随时有额外资金的支持,最终导致投资项目的失败。哈杉于2006年已将重心转移至销售、研发上,但是其仍保留小部分传统的加工贸易,目的是利用加工贸易资金回笼快的优势,为企业周转提供资金。同时哈杉也积极和当地的政府、金融机构沟通,实现在投资地的融资计划。 
  3.2 加快技术创新,培育核心竞争力 
  中小企业能否走向国际市场并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关键在于企业是否能形成并保持核心竞争力。只有着眼于培育企业的核心资产,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开发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中小企业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2003年,哈杉开始意识到品牌的力量以及名牌产品必须有一个过硬的技术力量作支撑,企业提出了由产品走出去转变为整体走出去的理念。为突破款式设计的瓶颈,2004年哈杉通过收购意大利著名鞋企威尔逊公司,充分发挥其在研发、工艺技术、品牌影响力的优势,改进企业自有品牌“HAZAN”的设计和生产,提高产品整体的竞争力。 
  3.3 培养优秀人才,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大批跨国经营人才,需要掌握了新的经济理论知识、具备领导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能力的优秀人才。从长期来看,中小企业可全面推行岗位培训,聘请国际企业管理、财会等专家学者到企业中开设培训班,培养企业跨国经营的人才。另外,中小企业必须重视对东道国本土人才的利用,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在产品研发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方面的相对短缺,另一方面是由于东道国本土人才更加熟悉本土市场,能更快地对当地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出反应。为了能让企业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哈杉在社会上大量招聘高级专业性人才,并重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哈杉建立了灵活的用人机制,切实将企业利益、兴衰与每一个员工切身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这对企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4 实现企业信息化,及时反馈信息 
  在世界经济进入信息化时代后,信息传播的速度提高、范围加大,投资风险因此而进一步增加。而与此矛盾的是许多中小企业的风险意识淡薄,如普遍缺少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忽略对相关信息的采集与分析。提高风险意识,培养较强的风险识别能力、风险预见能力和风险的管理与控制能力,并建立起规范的风险管理体系,能够降低企业对外投资风险。风险管理的实质性步骤始于信息管理,它具有降低不确定性因素的力量。要发挥监管机制的作用,企业应有相应的组织形式、管理理念与之相配合,建立以信息的高效传达为基础的管理体系,保证信息反馈通畅、快速、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