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企业所有权安排发展阶段的剩余索取权分配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6-01
(五)股票奖励
股票奖励包括限制性股票奖励与递延性股票奖励。限制性股票是指员工出售这种股票的权力是受到限制的,只有符合一定的条件才能出售,通常的限制是时间,一般规定员工免费获得限制性股票奖励,但是在一个规定的时间内,员工不得支配这些股票。如果在此限制期内,员工辞职、被辞退或因其他原因离开企业,将会丧失这些股票。在限制期内,拥有限制性股票奖励的员工可以与其他股东一样获得股息,并拥有表决权。而递延性股票奖励是员工只有在公司工作一段时间后才可以免费获得一定数量的股票。采用递延性股票奖励要在员工对获得股票奖励的预期和财务状况两方面权衡,为企业保留激励的空间。
(六)员工持股计划
在强调经营者持股的同时,加大全体员职工持股的力度,有利于解决经营者和职工的关系,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和企业的稳定,形成利益共同体。
员工持股计划是指由企业内部员工个人出资认购本企业部分股份,并委托企业工会的持股会或委托企业外部信托机构等中介组织,进行集中管理的产权组织形式。尽管员工持股计划是一种福利安排,但它实际上给予员工参与企业剩余索取权分配的权利。
(七)认股权
认股权是指持有认股权证的员工可以在一定期限内以事先确定的认股价格购买本公司的股票,认股前可分红,认股后可获得所有权。此外,员工参与企业剩余索取权分配方式还有传统的奖金方式。
通过对以上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七种模式的了解,对于经营者来说较有效的剩余索取权分配是经理股票期权,其次是管理层收购,对于员工来说较有效的剩余索取权分配是业绩股票和奖金,其次有效的是股票奖励。而效果的大小之别,关键所在就是分配的经理股票期权、业绩股票及奖金的量的多少。
经济学中的市场均衡的概念:供需双方的力量会形成一个均衡点,但具体到某个个体时,其成交价格和成交数量极有可能不是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也就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对企业中的经营者和员工的分配股权的多少,由于其相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与资产所有者之间形成一个利益分配的均衡点,这个点可能偏离企业所在行业的均衡点。每个企业具体的情况都不同,在这里不可能得出一个具体的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均衡点,而且这是不可能,也没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张国芝.现代创业者企业剩余索取权分配模式研究.博士学位论文,2007(4)
2.杨继瑞.人力资本剩余索取权的分析与探讨[J].云南社会科学,2004(1)
3.张国芝.关于剩余索取权的综述[J].世界经济文汇(增刊),2007(5)
4.曾爱青,刘智勇.论企业剩余和剩余所有权的界定[J].科技与管理,2005
5.纪国红.企业所有权安排与公司治理效率[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2(6)
6.陈宏辉.企业剩余权的分布: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重新思考[J].当代经济管理,2006(4)
7.Blair M. M. Ownership and control: rethink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for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 [M].Washington: The Brooking Institution,1995
8.Freeman, R. E. Strategic management: A stakeholder approach [M]. Boston: Pitman,1984
9.谢德仁.企业剩余索取权:分享安排与剩余计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10.陈赤平.公司治理的契约分析—基于合作效率的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