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企业在德战略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6-01
论文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也得到了不断地提升,来自中国的投资也日益被欧洲的一些经济强国所肯定,纷纷采取了积极的态度,而中国也正在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在国际的竞争与合作中能够积极的参与进来了,发展空间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诸多企业都做好了海外投资的准备。本文旨在对中国企业在德投资进行战略分析。
一、中国企业投资在德国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准备不充分,决定有欠稳妥
有些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不是对市场估计错误就是事后发觉与新的合作伙伴的目标不一致。就拿TCL的国际品牌战略在欧洲没有取得成功一样,这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TCL收购破产的施耐德公司,在一年之后,和法国的汤姆逊公司进行战略合作,因为事先没有做好足够的调查研究,加之收购后管理以及市场战略方面的问题等等,使得TCL不得不将施耐德公司关闭。中国企业对于德国中小型企业比较青睐,特别是那种拥有品牌但是又处于危险边缘的企业,但是,中国在进行海外扩张时却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这是因为中国在自己的国土上遭受了巨大的压力,于是没有经过细致的调查救济者进行扩张,决定太过仓促,有欠稳妥。
(二)并购后管理不当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在国际并购方面还尚显不足,缺乏并购的经验,许多企都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并且没有把海外并购的角色地位搞清楚,以致并购后企业的整合管理不当,相对比较落后。甚至有些企业在没有弄清楚客户需求、竞争对手以及销售渠道和法律知识的这种情形下就进行并购,导致被并购的企业很难适应新的发展。
(三)没有并购程序操作
有些企业对会自认为自己对德国企业很了解,在并购中没有按照并购所要执行的基本流程来进行。还有的公司就是对德方太过轻信,在并购后不想被并购的公司派送管理团队,有的甚至连财务总监也不派,放心地让德方进行经营管理,导致公司被转移或者挪用,损失惨重。
(四)对德国企业文化以及法律法规了解不够
不同国家的企业文化是不同的,正是这种不同为企业的并购带来了困难。在并购后成立有几名成员组成的管理小组;来对并购企业实施管理,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没有对当地的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有的甚至连德国不能随便的让员工进行加班都没有搞清楚。
二、中国企业在德投资要注重战略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对德投资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过去,中国在德的投资主要是国有企业,而近两年民营企业也得到了国家的支持,有了很大的改变,德国还专门在中国建立起了很多促进投资的机构,主要是告诉中国企业该向哪里投资。
就目前来说,中国企业现在面临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对德国的市场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都不是很了解。虽然,中国在德国有很多的进口公司、餐馆以及一些生产性的企业,就像服务业以及旅社等等,但是真正能够收购德国企业的连20家都不会超过。照这样的情形来看,再过几年,对的投资的数量会增加但是不会增加很多,这是因为,一个企业光有钱是不够的,还要对市场进行了解,企业需要的是战略。
去德国投资,最重要的就是企业的战略,所以,我国需要考虑的就是是不是有对德国比较精通的人才,是否有技术,能不能与德国的标准相符合。另外,要弄清楚的就是产品将在国外生产后是在国外卖还是到中国来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