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知识创新与知识管理在企业生产现场应用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潘晓明 时间:2014-06-01
  团队结构是指团队成员的组成部分,包括年龄结构、专业结构、能力结构、性格结构、知识结构及观点、信念结构等。一个管理创新团队的结构,应该是这些结构因素的有机结合,这也是创新团队成员的搭配问题。各种人员搭配得当,能促使团队协调一致,取长补短,紧密团结,提高工作效率,激发团队的创新力。反之,则会使团队产生内耗甚至冲突,降低团队的效率,使团队失去应有的创新力。 
  管理创新团队主要是由企业家、内企业家和知识员工这三部分所组成,并各自在管理创新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和功能。 
  2.3 在企业推广工业工程技术 
  工业工程是一种工程技术,在今天它对人们研究与开发的若干企业管理模式具有很强的支持功能。如:灵捷制造系统、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以及精益生产系统等,都需要工业工程的开发与应用。这些先进制造模式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与工业工程发展紧密相关的。它们不是单纯依靠技术进步而成功的,更重要的是依靠管理进步,特别是工业工程的开发和应用。比如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生产调整部部长中山清孝指出“丰田生产方式就是工业工程在丰田公司现代管理中的应用”,可以说工业工程是丰田生产方式实现的支撑性技术体系,特别是改善活动依托的理论与方法主要是工业工程。 
  2.4 构建知识管理平台 
  要剖析知识管理系统,首先还要从知识管理的核心过程——知识生产、分享、应用以及创新过程的系统支持,主要表现为:具有支持内部与外部信息、知识资源获取的通道;具有存储知识的知识库;具有支持获取、提炼、存储、分发以及呈现知识的工具;具有支持知识工作者进行知识分享、应用以及创新的工具。 
  从以上几点出发,可以建立知识管理系统的过程模型,它包括3个层次:知识应用层、知识生产层以及知识资源层。 
  3 结论 
  在知识转化导致知识创新的整个过程中,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和显性知识的内部化尤其重要,只有当隐性知识显性化,继而显性知识内部化之后才可共享,从而形成知识的螺旋上升,才会创造出新的知识,真正扩展知识储备进行知识创新。知识创新的关键就在于挖掘以隐性知识为核心的所有知识,使之显性化成为人人共享的资源,而推动和运作这一管理行为就是知识管理。 
  根据知识创新与知识管理内涵,提出了实施面向现场的知识创新与管理需要进行的几项措施:以JIT作为实施知识创新与管理的指导思想;以创新团队为主体;在企业中大力推广工业工程技术;构建知识管理平台 
   
   
  参考文献 
  [1] 尹成湖.创新的理性认识及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7. 
  [2] 夏敬华,金昕.知识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4. 
  [3] 胡宗武.工业工程:原理、方法与应用[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4] 李荣彬,顾新建.试论知识经济时代的工业工程[J].工业工程,2001,4(4). 
  [5] 卡尔·斯威比.知识型企业的管理[M].海洋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