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需求导向的新建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6-01
论文摘要:本文从与新建本科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需求着手,通过对这些需求特征进行概括总结并结合企业特点分析出其对校企合作需求的一般规律。通过对这些规律来分析校企合作过程中大学、政府、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以促进校企合作的发展。
1 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校企合作的关系
截至2007年,在全国742所普通本科院校当中,新建本科院校有209所,占本科院校的近1/3。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发展状况将会直接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如下特征:四年制本科的培养层次,知识与能力的复合,人才特点的实用性和服务面向的区域性。而最能充分体现新建本科院校以上特征的平台就是面向区域性企业的校企合作。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种专业性通才教育,它既关注学生系统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与储备,同时更是一种以能力为本的教育,是为学生进入现实和未来市场就业或创业做准备的教育;它所关注的焦点,在于尽可能地提高受教育者适应当前与未来产业发展与技术变革的创新性能力,因而,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规格突出表现在实践动手能力强、基础知识实、学习能力强、适应能力快、创新意识高、综合素质好的高层次的实用性、技能性、职业性的专才基础之上的通才教育。
世界范围内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都与企业建立某种形式的合作关系。尽管在合作的形式和内容上有所差别,但其实质是一样的:即通过校企合作,利用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势互补,使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与企业需求保持一致,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的人才,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促进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2 基于需求导向的校企合作分析
目前能够积极参与新建本科校企合作并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大致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初次创业型、二次创业型和产业升级产业转型企业。以上企业的共同特征是:都在主动寻求突破固有模式的创新。主要表现为: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面临新环境、新业务、新领域的初次创业或二次创业需求;面对市场层面和产业层面的产业升级和产业转型需求。
2.1 初次创业型企业
这类企业与新建本科开展校企合作的主要动力首先就是对应用型人才需求。这些人才的培养与供给主要是通过新建本科在校生在校期间的理论学习、实训实习内容可以灵活的与企业的主要业务直接产生联系,在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得以锻炼的同时也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这些实际问题多数是操作层面问题,经过校企合作人才联合培养就能够得以解决。其次是初次创业风险的不确定性导致的员工队伍的不稳定性。这个问题是这类企业面对的最棘手的问题。因此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企业文化的建立和认同也是这类企业的重要需求。
2.2 二次创业型企业
这些企业已经完成初次创业和原始积累,但由于企业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以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因此在完成初次创业的基础上开展二次创业。这样的二次创业以初次创业成果为依托,主要表现是创新。企业需要更高层次的人才:具有技术应用能力并且具有创新潜质的应用型人才,这些创新潜质表现在:在应用技术能力基础上的销售、服务、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综合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校企双方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在完成应用能力培养基础上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其次,企业寻求通过校企合作实现资源互补,充分利用高校师资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验室资源,开展应用型的科技创新,并通过知识转移完成科技创新向生产力的高效转化。主要表现为科技创新的研发、实验室共建、知识产权和专利交易等等。同初次创业型企业一样,二次创业型同样面临对企业文化的二次构建和认同。
2.3 处于产业升级和产业转型企业
这类企业充分的完成了原始积累,企业实力雄厚,企业发展战略指向明确,积极寻求创新路径进行产业升级和产业转型突破以往模式的束缚。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需求多为业态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方向,对于企业来说原有的人才规格、数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通过利用新建本科院校的资源校企合作创办独立学院、产业学院培训现有员工和培养后备人才,不但为企业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做好人力资源准备,同时也为校企合作、产学研创新奠定了现实基础。此外,利用政府政策获取一定的支持,不但解决企业的技术创新问题,同时体现企业的社会价值、提升企业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