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元素的融入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红 时间:2014-06-01
  [论文摘要]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高职院校中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脱节较为普遍的现象,文章认为可以尝试将企业文化元素的精髓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并进一步探索了将企业文化元素融入高职校园文化中的路径。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切入点,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始于2005年10月。近年来,其实践成效开始显现,但却忽略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类”特色。融入企业文化元素、建设具有自身特性的校园文化已成为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高职校园文化应融入企业文化元素精髓 
   
  校园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元素,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本质要求,是实现教育教学与岗位要求“对接”,提高毕业生就业适应能力和职业生涯持续发展能力的根本途径。企业文化元素是多元的,但相对于学校文化,企业文化又有其共性特征,高职院校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融入其精髓。 
   
  1.责任文化。责任意识是最本质、最深层的道德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主流意识。成功源于责任。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责任文化起着带动、促进和保障作用。责任承载使命,责任体现忠诚,责任提升能力,责任创造机会。责任意识以人文精神为内核,包括对自己和利益相关者负责。责任意识首要的是对自己负责,一个对自己都负不了责任的人何谈对国家、对社会、对组织、对家庭负责呢?其次是对利益相关者负责,对利益相关者负责是对个体作为社会人的本质要求。责任意识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早期责任意识形成的主要场所是家庭和学校。在校高职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受其成长的家庭环境、中小学应试教育环境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转型环境的影响,就整体而言,这一特殊的“代群”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强于对自己负责,而对利益相关者负责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2.服务文化。丰饶经济将我们带入了服务至上的时代,行行都是服务业,环环处于服务链,人人都是文化者,处处彰显文化味。服务和服务文化已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建设体现企业产品特点、满足顾客的现实和潜在需求的高品质服务文化,提升服务文化对企业发展的贡献度,已成为各行各业谋求发展的必然选择。针对“抱着”长大的新生代,高职院校应强化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服务文化建设。 
   
  3.质量文化。质量文化就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由企业管理层特别是主要领导倡导、职工普遍认同而逐步形成并相对固化的群体质量意识、质量价值观、质量方针、质量目标、采标原则、检测手段、检验方法、质量奖惩制度的总和。质量既通民之命脉,又系国家之危重,更是企业生死攸关的“命门”。通过对学生质量意识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职业品格,自觉遵守企业生产规则和工艺流程要求。 
   
  4.竞争与合作文化。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市场经济的自然法则。竞争不但是一种经济现象,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竞争文化是维护竞争机制、尊重竞争规则的一种共识和氛围。竞争的氛围使每个职工不甘落后和停滞,能够极大地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想象力,使人的科学技术和潜能得到全面、充分地发挥,从而使整个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积极进取的竞争意识是职业精神的内涵,而合作博弈则是职业分工越来越细、劳动过程更趋专业化的必然要求。合作博弈是指博弈双方的利益都有所增加,或者至少是一方的利益增加,而另一方的利益不受损害,因而整个社会的利益有所增加,即产生“合作剩余”。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5.忧患意识与创新文化。大学生的成长环境让他们生活无忧无虑,“受挫”“抗压”能力差,焦虑、郁闷、自卑等心理问题突出。忧患意识是个体成才和企业创新的不竭动力,而创新是个体和企业增强竞争力,保持个体可持续发展和企业基业常青的法宝。企业创新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创新及创新管理活动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创新精神财富以及创新物质形态的综合,包括创新价值观、创新准则、创新制度和规范、创新物质文化环境等。只有富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备受企业欢迎。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应当通过允许多元文化共存、搭建知识流动平台、创新思维能力训练、鼓励冒险、包容失败、奖励创新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未来职场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