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6-01
三部曲:场景实战,认同企业文化结构。按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方案,订单式培养的各教学班除大一、大二两学年在校完成基础理论教学和专业教学、实验,修满规定的学分外,从大三学年起全部转入订单培养企业,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为主体,学校实训教师为辅助,在企业提供的实训场景内完成实训课程和毕业论文设计辅导,企业对接纳的订单教学班学生举办为期一周的上岗培训后,学生全部以企业“准员工”身份转入相应的岗位群工种顶岗实训。转入企业鲜明个性文化氛围中锻造企业延绵不息的文化特质,与企业团队群体一起梳理、提炼、萃取文化的积淀,为推动企业的发展竭尽所能。从感知企业文化、认知企业文化升华到认同企业文化的构建过程中去,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创建空间平台和快速成才、成长提供通道。同时,按学校制订的“双师素质型”教师下企业锻炼计划方案,每年组织专业教师赴企业研修,不但要求专业教师学习先进的制药工艺流程和先进的制药设备工艺技术以及药物研制的前沿科学技术动态信息,还要求掌握和吸收优秀企业的先进文化内涵精粹,融入到校园特色品牌文化建设中去,弥补校园文化的不足,使校园文化不断创新,培养的人才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应该说学校这几年来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联合办学,校企文化互融交流诸方面的创新实践探索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已成为学校特色办学的主旋律,也引起了省内外广大医药企业的共鸣和高度关注。订单式培养的毕业生深受企业用人单位的赞扬和好评。
四、校企文化融合实践途径
1.从“软件”上着手营造企业的精神文化氛围。校园的“软件”是学校的精神,是学校的灵魂支柱,它的形成能在校园中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学校精神文化基本不受时空变化的影响,它代代相传、一脉相承,成为特有的学校精神文化,这种精神文化对师生的影响和感染是无形的、持久的。因此,要在“软件”的建设上体现和融入企业文化的精神,让学生直观感受企业文化的氛围,企业文化元素的底蕴,接受职业文化的熏陶,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行为、校园专业技能文化活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2.加强“硬件”建设,彰显企业文化氛围。校园的“硬件”是学校的物质环境,包括学校的地理环境、建筑布局、艺术景点、传播设施等。学校物质环境对学生虽不起决定性作用,但从长久来看,对师生有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高职院校校园的建筑风格、艺术景点要融入行业职业文化内涵,从中发现办学特色和方向的差异,从而体现学校建筑的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要建立企业文化宣传展廊,让学生随时随地能视觉到企业文化底蕴的内涵,企业创业发展的动态风貌,为企业文化元素融入校园文化提供时空场景。形成静态文化和动态文化的生成,彰显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现代和谐文化的传播。
校企文化融合,重点应该放在缩小校企文化差异以达到校企之间的无缝隙融合。校园文化只有不断吸收企业文化精髓才能弥补自身的不足,才能有所创新,也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冯萍.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衔接[J].江苏,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12-14.
[2]张德,吴剑平.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8):3-34.
[3]韦华伟.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联系[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5,(6).
[4]潘丽萍.创新之魂[M].北京: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4.
[5]刘鑫.高校校园文化研究综述[J].六安师专学报(综合版),1997,(3).
下一篇:浅谈企业营销成本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