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4-06-01
按照《会计法》的规定,“各单位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确有必要变更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变更”。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属于违法行为,单位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表明,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改革一方面扩大了企业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权,即以法律形式赋予了各单位行使会计政策的选择权,另一方面也要求各单位在选择权的使用上不能带有随意性。本文拟就会计政策选择的基本原理以及企业如何进行会计政策选择进行探讨。

  一、会计政策的概念

  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中规定:“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其中,具体原则是指企业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所制定的、适合于本企业的会计制度中所采用的会计原则;具体会计处理方法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在诸多可选择的方法中所选择的、适合于本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

  1.会计政策是指企业会计核算直接依据的原则和方法。会计政策中所包含的具体会计原则、具体会计处理方法是针对某一类具体会计业务而言的,不是指一般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核算方法,比如统驭整个会计工作的客观性、及时性、可比性、一贯性等原则,或者设置账簿、复式记账等一般会计核算方法。

  2.企业的会计政策是在允许的会计具体原则和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中做出的具体选择。从会计政策可选择性角度来看,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现行会计制度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企业必须严格遵守执行、无权选择或变更的原则和方法,如会计期间、借贷记账法、会计报表格式等;一类是企业可以选择采用的会计具体原则或会计处理方法,如发出存货成本确定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等。

  3.在我国会计政策的制定主体是政府,企业只能是选择、执行会计政策的主体。这包括了两个层次的涵义:一是政府必须制定可以供企业选择的原则、方法和程序;二是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政府的会计政策范围内,选择适合于自身的原则、方法和程序。同时,企业一经选定某种方法,也就不得随意变更。 

  二、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客观影响

  会计信息的提供者是企业,需求者是其相关的利益各方,包括政府、股东、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顾客以及企业管理当局,这些利益相关方与企业各自有独立的利益要求,且利益不完全一致。会计信息报告将影响企业、政府、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受影响的决策行为反过来又会影响其他相关者的利益。也就是说,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将会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从而影响到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对企业将会产生不同的经济后果。

  (一)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会造成利益的重新分配。以折旧方法为例,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会直接影响期末资产价值的确定和当期成本费用的水平,进而对企业的利润、税收负担、现金流量、财务比率等产生影响。而这些会计信息也会影响到不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使得企业由于选择的会计政策不同,在占用社会资源、社会财富分配等方面处于不同的地位。

  (二)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企业的会计信息属于国民经济的基础信息,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同时,会计信息也是企业管理当局进行微观决策,企业投资者、债权人乃至潜在的社会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依据。在我国国有企业占主体的情况下,如果由于企业所选用的企业会计政策不当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不仅不利于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正确决策,还可能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规范化的会计政策选择提高了信息的可比性。不同的会计政策产生不同的会计数据,这就使得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因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而出现计算方法和口径差异,从而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可比,给会计信息使用者阅读和分析财务报表带来困难。为此,国家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规范了企业选择会计政策的方法,并要求企业在报出财务报表的同时披露会计政策选择的情况,从而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更清楚、更方便地比较和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