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后我国财务报告的改进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03
针对上述现有财务报告的不足,我们必须根据加入WTO后新的经济环境对财务报告的要求,对我国财务报告的目标、内容、模式等不断地加以拓展与创新,以适应报表使用者多方面的需求。
一、拓展财务报告目标,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及时性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信息技术与的广泛运用优化了会计的客观环境,从会计假设来看,会计主体多样化、小型化、虚拟化、多变化;会计分期短距化。从会计对象看,价值运动仍然在周而复始地循环周转,知识和人才的竞争使价值运动的构成项目及其比重有了明显变化。同时,由于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提高处理和提供信息的能力,从而可以突破手工的限制,以多维的数据全方位地、及时地提供各种信息,包括预期的、未来的可供决策的相关信息等,因而,会计目标的着重点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来的重真实性、可靠性,轻相关性,拓展为可靠性。相关性并重。可靠性、相关性应是信息有用性的同等重要的两大质量特征。只有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为报表使用者及时地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才能赢得使用者的青睐,才能使使用者适时作出决策,从而成为竞争中的强者。
二、拓展财务报告内容,满足用户多方面的需求
(一)完善报告体系,编制全面业绩报告。综观各国会计准则,英国早在1991年提出的一整套改进的财务报表中,就建议企业增加一个“利待表”,通过期末与期初净资产的增加来反映财富的全部变动,并在次年10月发布的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报告财务业绩》中规定,一个企业的财务业绩应由“收益表”和“全部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共同表述。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10多年研究的基础上,于1997年6月正式发布第130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报告全面收益》,该公告将一个企业的全面收益定义为某一主体在报告期内,除与业主间的交易(股东投资、股利分派)外,由于一切原因所导致的权益(净资产)的增减变动。认为全面收益应包括两部分:已确认及已实现的净收益和已确认但未实现的其他利得及损失。并就此提出3种不同的处理方法:1.扩充收益表,以包括财务业绩所有项目;2.单独编制全面收益表,作为收益表的补充;3.同权益变动表合并,共同报告全面收益的各项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也在其 1997年修订的 IAS NO.l中要求企业补充编制“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或在股东权益变动表中详细披露已确认但未实现的利得及损失。
(二)拓展知识资本信息。知识资本信息主要包括企业无形资产信息和人力资本信息等智力资本信息。传统财务报告不反映人力资本的价值,从而低估了企业资产总额,忽视了劳动者对企业的经济贡献。因而,在以后的财务报告中应充分揭示和披露人力资源这项企业十分重要的资产及其有关的权益和费用。
(三)提供社会责任信息。在新的经济时代,企业只有通过社会效益的实现才能更好地实现其经济效益目标。在以后的财务报告中增加社会责任信息,即增加有关企业污染环境的状况、治理污染的资料和对整个社会的贡献等信息,有利于整个社会维护生态平衡,并保持经济可持续,同时也向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促使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四)披露非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全面地理解企业的经营思想,弥补财务数据信息的不足。非财务信息主要包括企业背景,企业关联方信息,企业主要股东、投资者以及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数据的分析报告等。
(五)披露未来信息。未来信息主要包括企业发展前景、盈利性预测、管理当局的远景规划、企业面临的机会与风险等。
(六)反映公允价值信息。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已使成本失去其本身的意义。以后的财务报告,将更多以公允价值和历史价值相结合反映企业所拥有的资产,是一种以多种计量模式反映信息的报告。
(七)反映分部信息。企业集团的综合信息反映了集团的整体情况,但由于集团各公司行业不同,所在国家或地区不同,其利润率、物价水平、发展机会。未来前景和投资风险等都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按行业、地区等的分部信息所反映的收益或现金流量往往比整个企业集团的更为有效。在分部信息披露方面,国际会计准则以及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已对企业所应提供的分部信息的内容作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求企业披露行业分部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
(八)反映衍生工具信息。一些银行、证券公司不断推出一批新组合的衍生工具,像“封顶、保底”、“加固”、“互换期权”、“汇价幅度期汇”等。金融工具创新呼唤财务会计报告的创新。若将这些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排除在财务报告之外,将对财务报告使用者构成了潜在风险,影响其决策。反映企业衍生金融工具的数量、价值、风险、未来收益可能性将是新环境下财务报告反映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运用信息技术,创新财务报告模式
(-)多栏式报告模式。即对同一业务按多种方法加以处理,并将由此得到的不同信息在财务报告中予以披露,使单一信息走向多元化信息。使用这一报告模式时,要防止信息超载问题。如何有效给使用者提供精炼的、能直接用于决策的信息仍是理论界与实务界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实时报告模式。机及技术使的内外环境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INTERNET技术在商业中的应用,会计所需处理的各种数据越来越以形式直接存在于网络与计算机中,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原手工系统中表现为一定周期的会计循环能以实时方式完成,不同期间的会计报表可以随时产生,实时提供财务报告。企业内外部人员可以动态得到企业财务与非财务信息。
(三)多样化报告模式。随着数据库技术、超文本和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高新技术的,以后的财务报告可以是形式多样的报告。多样化报告仍以报表、文字信息为主,辅之以图形、图像、声音等更生动的形式,从各个角度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四)交互式报告模式。在手工操作环境下,只能由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需求者去适应传统财务报告模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的广泛运用,企业则可提供各种财务报告,反映多样的会计信息以满足信息需求者的需要。犹如计算机语言的交互式执行方式,对财务报告的提供也可采取交互式报告方式。各报告公司均可与如 INTERNET之类的计算机网络联网,这样使报告公司直接通过网络与信息使用者紧密相连。报告公司可以在网上公布其所能提供的各种会计报告与信息,信息使用者则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根据系统内存放的标准化基本数据项,借助软件技术,可以依据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选择快速产生各种定义了的会计报表。这种方式下提供的会计报告既全面充分,又有针对性。同时,财务报表的用户也可以通过网络主动提出信息需求。
(五)差别报告模式。差别报告可以考虑采取两种类型模式。一种类型是从信息使用者角度,由报告单位为不同使用者提供内容(或在时间上)有差别的财务报告。由于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途径或方式各不相同,企业可以有选择地、有重点地对外披露某些使用者或使用者集团特殊需要的信息。在、制度允许的前提下,这一类型的差别报告应能尽快加以运用,它对解决“外行使用者”和“内行使用者”不同信息需求的矛盾,有一定的帮助。
另一类型是从会计规范角度,建立有差别的会计信息揭示制度。它实际上是由一国政府通过有关的准则或法规的规定,对不同规模或类型的企业在编制与提供财务报表的种类以及要求其披露的会计信息的格式、内容、数量、详尽程度等方面实行有差别规定的一种制度安排。在这一制度下,对小企业实行某些会计信息揭示的豁免,允许其按简略形式提供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而不必提供现金流量表;对于大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则必须按规定提供内容详尽的一整套财务报告;中等企业可以视自身具体情况在上述两种报告中作出选择或是提供详尽程度介于二者之间的财务报告。不同规模企业的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存在不同要求,有差别的会计信息揭示制度迎合了这一要求。我国财政部于2000年12月29日颁布实施了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并计划将类企业、小企业作特别考虑,因此我国也将推行有差别的会计信息揭示制度。差别报告模式有助于满足不同用户不同的信息需求。
四、改革财务报告传递方式,提高传递速度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与提高,企业将会取消纸质(书面、报纸)财务报告的印刷与传递,而是网上发布信息;信息使用者也不必等待寄送或取阅财务报告,可以在网址上随时调阅会计信息,大大提高会计信息传递的速度,降低传递成本。因此,新的经济环境下的财务报告应是在网络上传输的、表式信息与音像化信息相结合的、更为简明易懂的一种实时报告。证监会在2000年1月l日发出通告,要求上市公司除在证监会指定的报刊上登载年报摘要外,还必须上网公告,而且对于在网上发布的年报信息要承担同样的责任。这也预示了我国财务报告在存储介质与传递方式方面的发展方向。
上一篇:发挥财税杠杆作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加入WTO后我国财务报告如何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