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O职责与战略转型
为提高我国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国内的财务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财政部部长助理冯淑萍于2002年7月23日指示搭建会计人员能力框架。2002年9月24日,财政部会计司召开了会计人员能力框架研究座谈会,确定了研究的具体框架。整个框架分为会计岗位资格(包括CFO和财务经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包括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和助理会计师等)和会计从业资格三个子课题。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主要负责会计岗位资格(即CFO和财务经理)的能力框架的研究。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对CFO能力框架的研究给予高度重视。谢荣副院长认为,CFO能力框架的研究在我国尚属首次,这将成为以后国内CFO行为研究的基石。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将以此次研究为基础,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财务管理模式,制定CFO培训战略,借助于世界银行贷款,开发具有国际水平的CFO培训课程,提高我国CFO的综合素质。本项目采用实证与规范相结合的方法,在实地访谈、案例分析及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归纳、演绎,以建立符合我国公司经营环境的CFO能力框架。
访谈对整个研究至关重要,不仅可以取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还是问卷设计的基础。因此,研究团队花了两个月的时间(从2002年10月13日至12月15日)用于访谈问题设计、访谈人员培训,并针对15名CFO进行了探测性测试。
从2002年12月18日至3月底,研究团队已访谈了分布于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北京、天津、西安、乌鲁木齐、兰州、武汉、宜昌、襄樊、长沙、重庆、成都、杭州、宁波、江阴、福州、厦门、广州、深圳、上海等二十三个城市的约150家公司(上海的访谈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将在4月初结束整个访谈工作),访谈对象涵盖了、汽车等十三个行业,包括大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多种所有制,在完成上海地区的访谈后,研究团队将以访谈结果为基础,设计调查问卷。
在整个访谈工作中,CFO能力框架研究小组对中国CFO的职责和战略转型取得了一定的认识,将访谈的一些感想形成文字,以飨读者。
中国CFO职位设置和职责
国务院于1990年发布了《总会计师条列》,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设立总会计师岗位并规定总会计师是单位的最高财务负责人。1999年发布的《会计法》规定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还须由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因此,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普遍设立总会计师(也有部分单位例外,只设立财务部门负责人,不设总会计师,如中国核集团公司)。在上市公司中,财务总监这一称谓比较普遍。
由于以上情况,在我们的访谈方案中,对CFO名称不作限制,只要求他(她)是企业的第一财务负责人即可。我们发现没有上市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普遍设立总会计师;由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上市的公司,一般也设立总会计师;民营和其他类型的上市公司大都设立财务总监,有些民营上市公司只设财务部经理;还有一些公司既设立财务总监,又设立总会计师,如重庆路桥(公司解释说因为一级资质的建筑企业必须三师具备,所以公司在已有总会计师的基础上,为了满足上市后的需要,再设立了财务总监)。在东北,我们还遇到了一些特殊情况:由CEO兼任财务总监,如长春一东离合器股份有限公司、哈飞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对CFO职责的认识,在访谈工作的基础上,我们作了以下:
1.监督论
这一观点认为总会计师和财务总监实质上是一致的,都是监督的角色。总会计师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里的行政职位,主要是按照国家有关财经政策法规监督企业的运营,他(她)主要应该向国家负责。财务总监则是股东,主要是大股东(也就是控股股东)派往上市公司中监督上市公司运营的,维护大股东利益的职位。国有大中型企业中的总会计师普遍持有这一观点,如中国丝绸进出口公司总会计师肖红英等。同时,他(她)们认为,这一体制对于总会计师来说特别不利。由于现在的企业制度要求总会计师为国家履行监督职能,但赋予总会计师的权力却不能到位。权利和义务不对称导致总会计师在企业中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经营论
这一观点认为总会计师和财务总监是有区别的。总会计师带有监督的角色,他(她)要按照国家有关财经政策法规监督企业的运营,向国家负责,同时总会计师也应该参与企业的经营,为企业的绩效做出贡献;财务总监则主要是参与企业财务、投资决策,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用友软件的财务总监吴政平先生、东软股份的财务总监王莉女士在经营论方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他们也确实身体力行地努力为股东创造财富。重庆路桥股份有限公司的安代成总经理在我们的访谈过程中对经营论作了深刻的阐述。
有一些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认为监督论和经营论并不相互排斥,总会计师和财务总监肩负着双重职能。
CFO的战略转型
按照普华永道师事务所(Price Waterhouse & Coopers)2000年对CFO的调查,CFO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战略转型,从传统的财务功能演变成为CEO的伙伴(partner),共同肩负股东的受托责任,一起负责的财务报告责任和生产经营责任,CFO应该起到企业设计师的作用。那么,我国的CFO的目前是一种什么状况了?
由于CFO的战略转型和他的地位直接相关,我们在访谈工作中对CFO在企业中的地位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在我们的访谈工作中,关于CFO的地位,我们主要有以下两点发现:
1.大部分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在阐述其与CEO之间的关系时,都认为在行政上是被领导与领导的关系,而在工作中则是CEO的参谋。但也有一些财务总监,如东软的王莉、用友的吴政平、浙江华立集团的孙水坤等认为在行政上是被领导与领导的关系,在具体工作中,则是一种伙伴关系。认为在具体工作中和CEO是一种伙伴关系的公司的整体绩效高于其他公司。
2.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总会计师或上市公司的财务总监则认为目前CFO的地位偏低,在公司中的行政级别不如副总裁。由于地位的限制,在协调整个公司的运行方面效率低下、阻力重重。我们也确实发现在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或上市公司中作用比较突出的CFO是副总经理兼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由CEO兼任CFO是这一情况的极端例子。
关于CFO的作用,《财富》杂志在一篇题为“顶级CFO”的评论中指出:CFO正在使公司财务管理的传统地位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这些CFO正在参与公司经营的全过程,包括制定公司的战略,领导公司进行自身变革,并以一种真正的伙伴关系与CEO一起进行决策。在我们的访谈中,关于CFO的作用,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发现:
1.大部分公司的CFO在公司中的作用还是停留在传统的会计和财务管理方面,仅仅负责财务部门的工作,没有参与到公司经营的全过程,离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和与CEO一起决策还有一定的距离。
2.少部分公司的CFO已经开始扩展传统的财务功能,参与公司的决策过程,正在向制定公司发展战略,与CEO一起决策的方向发展。
3.仅有极少数公司的CFO已经在工作中和CEO形成了伙伴关系,开始制定或者参与制定公司发展战略,与CEO就公司发展的重大问题一起决策。
启示与建议
1.建立统一的协会,统一名称,形成团体
在我们的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CFO之间的交流及其有限,在问及“有没有您认为做得特别好的CFO?”时,在所有访谈对象中,只有三位CFO回答有,一位是从报刊上获知亚信的韩颖当选为亚洲最佳CFO,另一位和韩颖有过交往,对韩颖比较欣赏,第三位则认为其集团公司的CFO比较优秀。其他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均回答CFO这一行业缺乏交流。
CFO行业最发达的美国早在1931年就组成了财务执行官协会(Financial Executives Institute),并设立了会员标准、道德规范、交流机制等,发展到目前,已经拥有15000名会员。而我国目前CFO行业还没有真正的行业协会,只有总会计师协会,且行政色彩浓厚。总会计师局限于国有大中型企业,是一种行政制度的安排,而且正如我们上文所提到的,总会计师在道义上承担的是国家交付的监督职能,和真正意义上的CFO差距较大。
要真正建立和发展我国的CFO行业,笔者建议首先建立民间自律的财务执行官协会,由协会设立会员标准,规范CFO行业,设立道德规范和交流机制。协会的最基本的原则是定位于“首席财务执行官”,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或其他人员只有在企业将其定位于“首席财务执行官”时,才可以加入。
2.应落实和加强CFO的权力和义务
在国有大中型企业,总会计师承担了监督企业财务运营的义务,但相应的权力却得不到保障。在我们的访谈对象中,我们还发现某家大型国有企业总经理直接主管财务会计部,总会计师则被分派了其他工作。
在上市公司中,理应由CEO和CFO共同承担企业的会计责任和经营责任,CFO的地位绝不应该低于副总经理。但我国的现实情况表明CFO在上市公司中承担了较大的责任,但总体上地位不高,作用并不明显。
3.CFO自身应该改变观念,向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从而参与企业决策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股东、员工创造财富,才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从而将整个会计行业的地位提高到一个更高层次。如果CFO只承担传统的财务、会计功能,那么随着技术和时代的进步,会计行业将会沦为公司流水线的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