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环境下公务员的培养和使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0-08-30
内容摘要:公务员是肩负着较大社会工作责任的群体,要想使传统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公务员适应政务的要求,必须在业务培训上下功夫,提高其全面素质,尤其是适应电子政务的信息素质。这对强化公务员掌握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意义重大。
关键词:公务员素质 信息化人才 培养

近年来,为了提高公务员素质,我国开始建立公务员录用、、考核制度,加强了公务员有关电子政务知识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务员的素质,但与实施电子政务所需的人才结构相比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我国公务人员的信息知识和运用信息工具的水平还比较低,难以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要求。从公务员的学历比例来看,经过1998年的机构改革,国务院近1.7万名公务员虽然有65%以上的人具有大学本历,但在地方政府近500万公务员中,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只占10%。即使一些学历较高的公务员,机操作方面的技能仍较欠缺。据国家行政学院的一项调查,大体有20%的公务员对计算机操作几乎处于空白的状态。这说明在推进电子政务的过程中,提高国家公务员的整体素质、特别是计算机应用方面水平,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加强电子政务人才建设的必要性

人才建设是发展电子政务的关键。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信息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其作用,是面对新世纪挑战的战略要求,也是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方针的重要体现。公务员是电子政务服务的中坚力量,因此,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电子政务实施的效果,关系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的高低,进而又会影响到政府的声誉、形象乃至干群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电子政务人员的素质是发展电子政务最重要的“设备”;是促进电子政务健康发展的核心力量。
电子政务建设离不开信息化人才。然而,由于公共部门是一个具有相对封闭的、财政资源上具有硬约束的系统,人才流动较慢,致使公共部门成为信息人才的“低地”。有很多公务员并没有受过正规的信息化技能培训,因此远远不能适应办公自动化和信息技术新发展的要求,新技术在政府工作的应用和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由于人才匮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受阻。这是快速发展信息时代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
高素质公共服务人才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必要条件。化的实质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起点和终点。“政府上网”是对行政人员的一个挑战,对于行政人员的思想观念、行为倾向、知识结构、知识储量、应用能力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互联网将政府与社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任何中间机构或“守门者”都不能阻断信息的通行,通过这个超容量通道,大量信息将会畅通无阻的在社会和政府之间流动,如果行政人员没有一定的知识存量,不具备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那么,错综复杂的问题就会让他们无所适从,“反应失败”就不可避免的发生。最终会抵消新技术手段带来的便利,甚至造成信息传输的瘫痪乃至社会动荡。因此,“政府上网”的顺利实施有赖于一个高素质的公共服务人才。电子政务建设要求行政人员转变观念,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勇于开拓创新,积极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综合应变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己的知识存量,熟练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自身吸收与借鉴、消化与转化先进知识能力,使自己成为“集成型行政人才”。

电子政务环境下公务员的培养

要使传统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公务员适应电子政务的要求,必须对公务员进行培训,在思想提高和具备应用电子政务的基础上使用好公务员。电子政务建设实质上是信息技术与政务工作的结合过程,这就要求政务工作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对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政务应用能力培训,对于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国民和社会信息化过程中的领导水平,推动电子政务顺利有序地发展,强化各级干部掌握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意义重大。
公务员是一个肩负着较大社会工作责任的群体,提高其全面素质,尤其是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信息素质,必须对公务员进行大量的培养训练工作。当前必须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广开门路,拓展公务员的培养途径,努力造就大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高素质公务员。
(一)电子政务环境下公务员培养的特点
电子政务环境下公务员的培养是指学习和掌握与电子政务相关知识和技能,与传统的公务员培养相比,电子政务环境下的公务员培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培养的主要内容是电子政务相关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说培养内容具有特定性;电子政务环境下公务员培养具有部门性、多样性。
电子政务是一门系统的知识,但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实践应用,以应用为目的,是培养的基本特征;公务员的电子政务培养具有分散性、随机性。据有关调查,50%公务员已经掌握了基础的电脑操作。但问及这些公务员的学习方式接受脱产培训的很少。目前90%的办公室都配备有电脑,许多公务员都拥有了便利的学习条件,有些公务员是在自学和同事指导下逐步掌握电脑基本操作,因此,从总体上看,公务员的电子政务培养工作具有分散性、局部性、随机性的特点。
(二)电子政务培训工作的主要任务
电子政务培训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公务员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制度、统一标准和培训大纲,编制一批高质量、实用的培训教材;将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纳入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的教学计划,举办各个短期培训班,对公务员进行在岗培训,充分利用院校的资源开展相关培训;制定公务员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等级考试制度,将公务员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纳入公务员业务考核范畴。
(三)加强和改善公务员培养工作
针对以上公务员政务培养的特点和现状,有学者提出有必要加强和改善公务员培养工作,为电子政务的建设和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主要应加强以下几项工作:
1.注重公务员信息观念的培养。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府治理的过程就是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的过程,政府职能的有效履行,有赖于适时、准确的信息。这也就是说,信息及信息已成为政府的神经系统,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公务员信息观念的培养,使他们强烈意识到“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就是力量”。当公务员认识到信息在现代政府管理与服务中的价值和作用时,他们就会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将信息适时地转化为社会财富,创造更高的附加值。
2.加强对公务员信息能力的培养。信息能力是指人们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获取、加工、处理信息,分析、判断信息的能力。伴随着政府信息化的推进,我国现有的政府管理模式将发生重大变革,代之以一种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基础之上的全新管理模式。因此,在公务员中开展以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培养他们熟练应用、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才能赋予他们快速获取所需信息、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本领,利用现代化工具和手段进行现代管理、提供全新服务、作出决策的能力。
3.加强公务员信息道德的培养。在信息化的电子政府中,公务员既是信息生产者、加工者,又是信息传播者、使用者,他们是否严格遵守信息、法规,尊重知识产权,是否注重保护个人隐私、保守商业秘密、维护信息安全等都事关政府的正常运行,事关社会的安定,因此只有强化公务员的信息道德教育,使信息道德规范内化为他们的信息道德品质,使他们能够严格自律、自觉践行信息道德义务,才能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行,保证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顺利。




电子政务环境下公务员的使用

电子政务环境下公务员的培养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公务员的合理使用。从当前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应紧紧抓住公务员的招、选、用、留等关键环节,精心营造拴心留人的人才环境,科学管理和合理使用各种人才。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营造拴心留人的工作环境,关心爱护公务员的成长。要充分发挥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要关心爱护人才;要吸引保留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的信息人才;各级领导要有宽广的胸襟和远大的眼光,要用人所长,避其所短,容人之过。
建立公开公平的竞争机制,激励鞭策公务员队伍中的高素质人才脱颖而出。要坚持用贤任能的原则,不唯上,不唯亲,不唯顺,不唯全。要不唯文凭论水平,不唯年龄看本领,不唯资历看实绩。要以德举贤,善于识别人才,发现人才,知人善任,大胆选拔和启用素质高、政绩突出、群众满意、有管理能力、有发展潜力的杰出人才。特别是对那些出类拔萃的中青年人才要提拔到重要的领导岗位上来,让中青年人才担重任,挑大梁,增才干,出成果,形成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根据人才特点和工作能力,合理使用各种人才。要解放思想,坚持不拘一格的用人原则,对于敢做敢为政绩卓著的人才,要敢于破格提拔,破格使用。要善于激发人才的活力,对选拔出来的中青年优秀人才,要大胆启用,以诚相待。既要让人放手拼搏,又不能放任自流,不管不问。既要多压担子,又要释疑解惑,诚心诚意搞好传帮带,消除前进中的障碍。识别人才和培养人才,归根结底是为了使用人才。各级领导干部要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在重视发现和培养拔尖人才的同时,要重视量才使用,上关心爱护,业务上创造条件,生活上体贴入微,为普通人才搭建发挥才能的舞台,科学合理使用人才,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避免人才浪费。
根据工作需要,对公务员进行动态管理。电子政务环境下公务员的使用,要打破部门界限,对各类人才要实行动态管理,注重人才交流,用活用好人才。人才交流应当依据一定的原则,有计划稳妥地进行。进行人才交流要注意适度。交流的目的在于有利于施展个人专长,优化队伍结构,增强用人活力,不是为交流而交流。进行人才交流要注意适量。每次交流的数量不宜过大,要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进行交流,要保持各方面工作的连续性。进行人才交流要注意适时。要把握好交流时机,一般应在完成一项重要工作或年度始末进行为宜。对交流后一时不适应工作的人才,应允许有一个熟悉期和考察期,切忌“走马灯”式的调来调去。进行人才交流要注意流向。要鼓励和提倡机关和基层之间的人才交流,城市和边远艰苦地区之间的人才交流。进行人才交流要方式灵活。可采取换位式、代职式、实习式等多种形式,进行多单位、多部门、多岗位的人才交流。

:
1. 赵国俊主编.电子政务教程.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 张志国主编.信息战略—争夺21世纪制高点.军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