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王城制度持久的根源探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凯歌 刘宁彬 时间:2010-09-06
  [摘要] 中华民族是典型的农耕民族,这是周代王城制度得以延续并发扬光大的主要基础。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没有发生动摇以前,周代的王城制度就不会衰落。本文就周代王城制度何以持久这一问题,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析。?
  [关健词]中央集权 儒家学说 农业经济 宗教礼法 周代王城制度
  
  一、问题的提出
  西周是我们奴隶制社会的重要时代,形成了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法礼关系,城市建设也有严格的规则。《周礼·考工记》记载了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因此,西周被认为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在东周的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思想如儒家、道家、法家等逐渐形成并传承后世。学术思想的百家争鸣、商业的发达、战争的频繁以及筑城与攻守技术的发展,形成了当时城市建设的高潮。因此,东周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多元化时代。既有维护传统的社会等级和宗教礼法的周代城制,表现为城市形制的王权至上理念;也有以管子为代表的变革思想,在城市建设上提出“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强调“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的至上理念,从思想上打破了《周礼》单一模式的束缚。此后2000多年,以管子和老子为代表的自然观对古代城市型制的影响也是长期存在的。然而,《周礼·考工记》的“营国”制度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却产生了最为深远的影响,且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历经三千多年,非但不衰,反而不断发展,受到越来越严格地遵崇。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文化多元、国土广袤、气候复杂,又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形成了多元的规划思想,可是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周代王城制度竟然拥有如此长久而旺盛的生命力?据笔者多年学习与思考,大抵有以下原因。
  
  二、问题的分析?
  1.中华文明是一个典型的农耕文明
  根据侯仁之院士考查,三千年以前,在黄河两岸,即今天陕西、山西、河北、河南等地拥有大片原始森林,气候湿润、土层深厚、植被茂密、平原广布、湖泊众多,具有从事农业生产的最适宜条件。这里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两千年前,长江流域逐渐得到开发,这又是一片农业的沃土。虽然,整个封建社会,农业经济与农耕文化一直缓慢发展与进步,但经济与文化始终没有突破对这片土地的深深依赖。几千年来,农业一直是中华民族生存繁衍的主要手段。中华文明是典型的农耕文明。
  周代幅员辽阔,而在当时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下,为实行有效统治,维持表面上大一统的局面,分封制便应运而生,为加强周天子权威,建立了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法礼关系。而王城制度则是这套等级制度和宗法关系在城市建设上的主要体现。
  2.中央集权的制度
  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创立中央帝制,实行郡县制,并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帝国的统一,但是,秦朝很快灭亡了。秦朝以法治国,残暴异常,这固然是它迅速覆灭的主要原因,但是始终没有在文化和道德上解决秦氏政权的合法性问题,这恐怕是秦朝快速覆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汉承秦制,以黄老治国,依然没能解决政权的合法性问题,也不利于加强皇权,巩固国家的统一。对外也无力对强悍的匈奴实施强有力的打击,仅以和亲维持表面的和平。故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思想。这不但使得汉朝刘氏江山的统治合法,而且也极大地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凝聚成强大的国家实力并最终歼灭了匈奴。汉秦以后,隋唐虽然在政治制度上有重大创新,但是依然基本上遵循了秦始皇创立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皇帝固然需要法家权术,以驾御臣下,但是皇权专制只有披上儒学的道德外衣才能长久与合法。可以这样说,要维持帝制,就必须用儒学,而儒学的成功运用是中央集权帝制之所以维持2000多年的重要原因。  3.广袤的国土
  数千年来,大一统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主流,而大一统意味着国土的广袤。尤其是从秦朝开始,的国土异常辽阔,并随着的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有所扩大,而落后的农业经济,落后的管理技术与技术始终是维护广袤帝国统一及实施有效统治的软肋。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护中央集权,实行有效统治,只有推崇儒学,而周代创立的王城制度就是儒家礼制在城市建设上的具体运用,正好可以和儒学完美配合,一起来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的制度服务。农业文明在战争能力上是先天不足的,而我们的北方,数千年来一直有武力强大的游牧民族,他们时刻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与繁衍。实行中央集权与加强儒家文化,才能维持大一统的局面,保持强大的国力以抵御北方强敌。
  4.绵延三千载的儒学
  在西汉武帝时代,中央政府开始“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因为儒家提倡的礼制思想最有利于巩固皇权统治。礼制的核心思想是社会等级和宗法关系,最适合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和加强中央集权,《周礼·考工记》的城市形制正是礼制思想的在城市建设上的具体体现。从此,儒家思想开始了对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统治。体现与维护礼制的周代城制也就一直受到遵崇,并得到不断发展和丰富。“天子居中、坐北面南、中央轴线、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对称布局”这些体现礼制思想的城市建设制度,从曹魏邺城、隋唐长安城到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得到越来越完美的展现,这正是儒学不断深入人心的表现,也是彰显礼制,强化皇权的需要。甚至地形复杂的南京皇城都绝不能免俗。非但首都,在整个北方和南方的平原地区,这个思想也得到严格遵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和儒家学说产生的主要土壤,国土的广袤和北方的强敌也迫使我们不能放弃中央集权和儒家学说。农业经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和儒家学说互相配合,共同维护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大一统格局。它们之间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荣辱与共;一破皆破、一强皆强、生死与共!只要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没有发生革命性的突破与进展,政治制度就不会发生变革,儒家文化就依然会是中华民族的统治思想。所以周代创立的王城制度就只能是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而决不会动摇。
  这正如美国著名城市规划学者芒福德所说:城市规划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经济和政治问题。当然这里也有一个思想文化和技术的因素,但它们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影响始终只是处于配角的地位,很难起到决定性作用。
  
  : ?
  [1]金经元.芒福德和他的学术思想.国外城市规划,1995,(1):51-55. ?
  [2]吴良镛.芒福德的学术思想及其对人居环境学建设的启示.城市规划,1996,(1):35-41. ?
  [3]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4. ?
  [4]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
  [5]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09).?
  [6]侯仁之.地四论.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4,(12).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