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妖术恐慌及政府的对策:以两次剪辫谣言为例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9-06
說起來也許難以置信,人們相信妖術謠言的心理機制恰恰就在於謠言的本質──虛假性。謠言越是離奇古怪、荒誕不經,人們越是相信,這是謠言這個最古老的大眾傳媒之所以能持續不衰的魅力所在。本文擬從乾隆三十三年(1768)與光緒二年(1876)兩次剪辮謠言所造成的集體性恐慌來考察清政府是如何處理這類謠言事件的。
一 乾隆三十三年(1768)的剪辮恐慌
乾隆三十三年一月,浙江德清縣石匠吳東明、郭廷秀承攬建造城橋工程,開頭一切均很順利。時至三月,工程進入了打木樁入河的繁重工作,由於水位高,打樁比較吃力。就在此時,一個謠言開始廣為流播:城橋下樁用人的頭髮纏樁即可打下,若用女人頭髮,便害女人脫髮,若用黃豆數把纏緊頭髮,可致小兒痘傷。同時有人編造歌詞到處傳播:「石匠石和尚,你叫你自當,先叫和尚死,後叫石匠亡,早早歸家去,自己頂橋梁。」2隨即便發生數百人的辮子被剪,人心恐懼,剪辮範圍包括浙江、山東、直隸、湖北等七省。人們紛紛傳說有人欲剪萬人髮辮,攝魂造橋,用紙剪成人馬,黏入髮辮,唸咒點血,人馬便能行走,可以取人財物。在經濟匱乏時代,廣大下層民眾對這種與巫術有關的謠言深信不疑。關於紙人紙馬的謠言對於民眾有兩個吸引力,一是可以攝取別人財物,二是可以作為護身符之用。
剪辮案最早發生在乾隆三十三年一月浙江境內,然後波及江蘇,最後蔓延至山東、直隸、湖南、湖北等地。最早向乾隆奏報此事的是山東巡撫富尼漢,他說他於五月間聽說省城有剪人髮辮一事,被剪之人立即昏迷,「臣以為事關邪術迷人,不可不嚴密查拿」。官方判定妖術或邪術的標準主要視其是否有叛逆色彩,凡是反抗官府和朝廷的就是妖術。中國歷史上群眾起義的倡導者多半採取篝火狐鳴,符命圖讖等手段。富尼漢是滿人,深知剪辮對滿人意味著甚麼,得出剪辮之人「恐不僅於圖取財物」之意3。乾隆接到奏摺後,當天頒諭,令地方官留心提防,重點清查和尚、道士,尤其是遊僧、遊道身上,乾隆之所以不信任和尚,是因為僧人不受長期存在和有經濟力量的各種村社制度的約束,將他們結合在一起的是信仰的動力,而集結在信仰麾下的人們是摧毀現存統治的主要力量。但是,想要找到確鑿證據來證明僧人是這次剪辮妖術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