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对外贸易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 对外贸易 产业结构优化 资源配置 比较优势 劳动密集型 国际分工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实现从以重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向以市场为导向、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发展战略的转变与运用过程中,我国多年连续以大于8%的速度增长,进出口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一直在上升。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贸易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对于仍属于发展家的中国而言,其作用更为突出。对外贸易与一国产业结构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概括起来,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基本功能是扩大总需求,通过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增长。
1 我国产业发展状况
我国产业发展基本特征是:第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及各个产业发展迅速但却不均衡,主要表现为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发展迅速,第三产业发展比较缓慢,由此导致了各个产业之间比例发生了重要变化。我国以工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占GDP比重持续上升,其根本原因是需求结果变动和技术进步的共同作用,对外贸易的发展等因素则是促进我国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比重不断提高的直接原因;第二,我国经济增长带有明显的重化工业特征(见表1),我国经济正在进入重化工业发挥特殊重要作用的阶段,这样的特征并不是随机和短期的,而具有中长期特征,同国际经验显示的一样,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经济结构的剧烈变动密切相关;第三,资源与环境对产业发展的约束日益明显。为了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降低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已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从根本上讲,促使产业不平衡发展的直接动因在于劳动力和资本在产业间的转移。按照新古典经济理论的假定,当劳动力可以自由择业的时候,不同产业之间的收入差别势必造成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频繁流动,即劳动力会自动的从低收益产业向高收益产业转移;同样资本也会朝着具有更高资本收益率的产业转移。这种要素的流动或转化客观上必然引起并加剧产业发展不平衡性。
就我国而言,虽然市场化改革的时间不是很长,要素也并没有实现完全的自由流动。但从推动改革的那一刻起,劳动力和资本就一直以各种方式在产业间流动着,并没有出现完全固化的情况。
就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和产值变动的程度而言,产业间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基本上是合理的;但就我国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和为实现转移所做的准备工作而言,这一转移速度就有点偏快。时至今日,我国经济运行中曾经发生的种种困难可以说与这一时期劳动力转移过快有着密切的联系。
2 我国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迅速增长的阶段。1987~2002年这短短的15年中,中国的年对外贸易总额从206.4亿美元增加到6 207.9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5%。2002年,中国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已超过4%。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2005年我国进出口总额14 2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其中,出口7 620亿美元,增长28.4%;进口6 601亿美元,增长17.6%。年末国家外汇储备8 189亿美元,比年初增加2 089亿美元。中国的对外贸易终于在20世纪末开始了真正的发展。
随着进出口贸易规模的快速扩张,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的比重大幅度提升,进出口贸易作为需求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大幅度增强,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需求因素。从需求因素的变化看,改革开放以后出口和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大幅度增强,而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相对下降。出口所占比重的大幅度提升说明,在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出口作为重要的需求因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已大幅度提高。除需求功能外,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是实现资源从农业和轻工业向工业和重工业的转移。对外贸易的这一资源配置功能在改革开放前尤为突出,改革开放以后相对弱化,但仍是我国资源再配置的重要渠道。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其需求功能不断增强,其资源配置功能对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经济的工业化进程仍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从出口商品结构看,改革开放以后,初级产品,特别是农副产品出口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大幅度下降;同期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快速增长。从进口商品结构看,生产资料和机械及运输设备进口在进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再次出现大幅度上升。对外贸易结构的这一变化表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进出口贸易依然具有很强的资源配置功能。
另一方面,对外贸易在产业结构优化中的作用还表现为通过工业品的出口加快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出口规模的扩大和出口产品结构升级,可以拉动国内工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速工业化进程。改革开放之前,工业品出口规模较小,且以轻纺产品为主;工业品出口的主要功能是为生产资料和机械与运输设备进口创汇。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出口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快速增长,出口成为弥补国内需求不足、促进工业增长的重要需求因素。
然而,对外贸易在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进程中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从商品出口结构来看,中国是以制成品为主的出口贸易结构,2003年其比重达92%,但在全部制成品中,以纺织、服装、鞋类、玩具等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2003年它们在工业制成品出口中占的比重为34.24%。另外,虽然高新技术产品在外贸出口商品中的比例近年来不断上升,2003年比例达到25.17%,但是我国高新技术出口产品结构单一,主要集中在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技术领域,2003年,这三类产品出口占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93.8%,而且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创新能力低,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影响到发展的自主性;从商品进口结构来看,虽然我国将以往以中高档消费品为主的进口商品结构转变为先进设备和中高档原材料为主的结构,即将消费型进口商品结构转变为生产型进口商品结构,提升了国内产业的技术结构,但是往往存在有些进口的设备比较陈旧,技术不是国际上的先进技术的问题,再有,对于引进的先进技术,消化、吸收能力也有待加强。
3 通过对外贸易的促进我国产业发展
首先,应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同时促进出口结构的升级,形成多样化的产品出口结构。改革开放20多年来,得到了突飞猛进,科技实力亦得到了显著提高。大中城市已变成国家的经济文化中心,大城市对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明显。因此,我国大中城市的经济贸易策略重在提高加工组装业的竞争力,促进出口结构升级。同时还要利用跨国公司的强大技术优势和全球的营销,加快产品技术结构的调整,逐步使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向国际产业链的中高端环节发展,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国外大相比,我国城市企业在生产、跨国市场等方面的规模差距较大,难以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因此,必须在产业化上下功夫,要不断培育打造新的特色产业,开发新的多种经营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用经济手段走联合之路,形成集团化优势,要树立品牌意识、市场意识,努力开拓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
全球化在深化国际分工和改变产业贸易模式的同时,也拓展了要素的产业优势空间,使要素优势和产业逐渐发生了分离,劳动要素不仅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而且在某些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上同样具有比较优势。对于我国不发达的地区而言,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我国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发展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同时在较大程度上发展劳动对资本替代弹性较大产业的产品,比如小型机电产品、运输工具和小型机用电器等。另外,比较优势也能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中起作用。而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因为资本、知识要素比较充裕,就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培育新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从高新技术产业中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制造环节逐步向设计、开发环节过渡。这样我国中西部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东部沿海地区以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从而形成多层次的产业结构和多样化的产品出口结构。这种基于要素比较优势基础上的产业体系,一方面,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另一方面,能增加就业,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促进多样化的产品出口结构形成的同时,还要积极合理的扩大进口,提升进口产品的技术水平。我国要进一步扩大生产型资源产品的进口,加大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力度,充分利用进口资源的有效供给,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的发展。因为外贸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进口的“推力”和出口的“拉力”实现的,因此,我国要构建以出养进、以进带出的进出口良性互动机制,进口产品要为未来高新技术产品提供要素和技术支持,促进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出口为新产品提供市场。由于加工贸易可以有效利用外国资金、技术、设备和销售渠道,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而且加工贸易通过中间投入品的本地化,能够带动上游工业品的生产和出口,因此,通过发展高新加工贸易来提高加工贸易的技术含量,增加加工深度,扩大中间投入品的本地化比例,可以较快地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我国加入WTO之后,随着市场准入程度的扩大使得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得到明显的强化,应当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来加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一方面,要合理利用来自外部的竞争,打破垄断,促使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垄断利润的存在既意味着垄断部门本身的资源利用效率低,同时也提高了其他产业部门的成本,扭曲市场供求关系,损害公众福利。市场开放的重点应当加快消除垄断的步伐,为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国外市场的示范效应,为国内产业的发展提供信息。由于人均国民收入和技术水平方面等存在的差距,国内市场的发育相对滞后,这也是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一个重要因素。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通过强化市场竞争来促使生产资源更多地流向出口产业部门,重构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关联,才能真正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4 结语
在日益加速的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中,一国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主要的判断标准之一就是要看其能否适应当今经济生活国际化的要求。总而言之,我们要通过不断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加快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从而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与此同时,也要在开放的经济体系中,以我国特有的产业结构呈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和充沛的活力,提高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1 杨建文,周冯琦.产业经济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2 陈同仇,薛荣久.国际贸易[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7
3 李永,刘娟.贸易自由化,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发展[M].上海:立信出版社,2005
4 曹建海.中国产业前景报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上一篇: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研究
下一篇:我国国有企业控制权配置优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