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 贸易大国 贸易强国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已跻身于贸易大国之列。但随着对外贸易的,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弊端日益显现,中国与世界贸易强国仍然存在着巨大差距,如何缩短与贸易强国的差距,实现中国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是一项长期的战略目标,任重道远。
1 中国已成为世界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
从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额的逐年迅猛增长,中国在世界贸易中排位的大幅跃升,及外商在华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等几个衡量贸易大国的主要指标分析,目前的中国已完全确立了世界贸易大国的地位。
1.1 对外贸易逐年增长,年贸易额已跻身于世界前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的年增长率在世界上一直居领先水平,特别是2001年入世后,年均增长达到25%。外贸的快速增长,使中国年贸易额占世界年总贸易额的比例及在世界各国中的名次也大幅度上升。
1978年中国年贸易额占世界总贸易额的比重仅为0.75%,排名为第34位。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4 219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1.8倍,居世界的位次仅次于美国和德国,居第三位,占全球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6.7%。
1.2 开放程度逐年提高,国内市场容量和出口供给能力空前提高
现在的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从进口增长率、进口比率以及进口关税保护程度几项指标衡量,都表明中国基本上已经是一个开放型的经济实体。表现在:①年进口规模大而且增速很快。从1999~2005年进口额由5 340亿美元增长到6 6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5%,从2004年起,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德国的第三大进口国;②进口比率高而且不断上升,2003年已超过30%,是美国的2倍、日本的近4倍;③进口关税下降较快而且幅度较大,特别是制造业到2005年进口关税已下降到9%,分别是巴西、阿根廷、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市场国家的1/4~1/3。与此同时,目前的中国已成为国际市场上机电、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性供给者和出口大国。
1.3 中国吸引外资的能力巨大,已成为国际资本的主要流向地区
1984~2002年的18年间,中国通过外商独资、合资、合作及其他合作方式,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3.36倍,年均增长22%。从1993年起,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在全球仅次于美国排在第二位,到2002年已超过美国上升为第一位。目前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已有400多家在华投资建厂。
2 目前的中国与贸易强国之间存在很大差距
贸易大国并不等于贸易强国。所谓贸易强国其内涵一般应包含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贸易强国必须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其经济、技术和资本实力雄厚,技术先进,商品和服务的技术、质量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特别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领域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十分强劲,能够有力地推动本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美、日、英、德、意、加等西方七国集团的成员,都属于此类国家,他们的人均GDP都在20 000美元以上,在世界各国中居于前列。二是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而且竞争优势非常明显。贸易强国在产品质量和技术方面一直保持世界领先水平,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产品贸易额比重很大,贸易条件指数一般为105%左右,处于优势地位。三是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大。上述西方七国集团的成员是当今世界的贸易强国,同时也是对外直接投资排名前几位的国家。它们凭借国内雄厚的资本实力,通过向海外直接投资有力地带动了本国的出口增长。以美国为例,仅2000年海外公司的税前利润总额高达1 325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23.4%。四是货物贸易规模大,服务贸易尤其发达。美国和德国2003年的出口规模分别占世界出口总额的9.7%和10%;进口规模分别占世界进口总额的16.8%和7.7%。经济发达国家又是世界服务贸易的大国。其中,美国服务进出口贸易额占世界的比重一直高达60%~70%。经济发达国家,作为世界产品和资本的主要供给者和需求者,在钢铁、机械设备、化学制品、机产品等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方面一直居世界前列。五是对外开放度大。贸易强国在对外开放方面的共同特点是:平均关税较低,尤其是逐年有大幅度下降;市场开放范围广,商品市场、服务市场和资本市场同时对外开放;对外贸易依存度高,一般都在30%左右,德国高达近60%。
按照以上指标衡量,目前的中国还不能称为贸易强国,与世界上的贸易强国相比,中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1)中国出口规模偏小,规模效益较低。中国目前参与国际化经营的企业仍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企业总体规模很小,特别是在重化和电子、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国内的自主企业规模都更小,不能形成明显的规模经济效益,成本长期居高不下,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同时,不能形成从零件到大型设备到售后服务等一整套的全部服务,加上有的质量不能有很好的保证,严重影响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我国出口产品结构长期以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有明显的优势和较大的比重,如家电、服装、玩具等;而知识、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产品处于劣势,如光学、计量、医疗、精密仪器的比重较小。1995年以来,机电产品成为我国出口的第一大类产品,但与贸易强国相比,我国的机电产品不是以技术与资本密集型的高、精、尖机械设备为主,相反,技术、知识、资本含量都较低的普通机电产品的比重较大。
(3)贸易条件长期恶化。贸易条件是一个国家以出口交换进口的条件,通常用出口商品的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的价格指数之比来表示。贸易条件可以反映贸易利益的分割问题,同时关系到一国国际收支的平衡和经济的长远发展。长期以来,中国的贸易条件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而且还有逐渐恶化的趋势,如从1993~2000年,中国的贸易条件下降了13%,其中工业制成品下降了14%。造成中国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贸易指数一直呈下降趋势;在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中,占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竞争中主要以价格取胜,加上我国的此类产品质量较差,档次较低,不得不采取廉价策略;同时国际市场上的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价格高居不下,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中国贸易条件恶化。
另外,国内出口企业之间相互竞争,内部摩擦太大,往往造成同一类产品多头对外。为了抢占市场竞相削价。在对外贸易中,只注重价格竞争,而忽视非价格因素,不重视商品的质量提升等都严重影响中国的贸易条件。
(4)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严重失衡。虽然从1993年起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国家,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却严重滞后。从FDI流入量与流出量的比值看,从1994~1999年的6年间发达国家平均为0.7,发展中国家平均为2.94,而中国为15.48;到200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仅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0.42%。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局限性。
3 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的对策
已经崛起成为一个贸易大国,尽管与贸易强国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只要抓住机遇,坚持对外开放,发挥优势,加快,走向世界贸易强国的战略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3.1 实施科技兴贸战略
科技兴贸应该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大力推动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二是运用高科技成果改造传统出口产业,提高传统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三是提高商品生产者和交易者的综合素质;四是贸易手段的化。要实现科技兴贸,首先要政府加大R&D费用的投入,同时增加投入,重视人力资本的积累。对而言,应利用相关政策开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品,进行自主创新,力图实现产品从低档次、低价位向中高档次、中高价位的提升。
3.2 加强政策引导,促进产业升级,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美国学家迈克尔·波特指出,国家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产业。要实现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关键同样取决于产业结构的升级,特别是生产结构的优化。因此,要成为贸易强国就一定要以产业的强势竞争力为基础。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一些产业结构出现了不断升级和转型的新变化,但从整体上看还不具备贸易强国的产业基础和产业竞争力。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转型升级,对传统产业如纺织业,在延续中低端产品或生产环节的比较优势的同时,大力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加快技术升级;对高新技术产业应重点扶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从而实现转变出口增长模式,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增加附加值。
3.3 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出口秩序
贸易强国通过建立完善的体系和有效发挥商会的作用,规范本国的出口秩序。我们应借鉴贸易强国的经验,充分利用商会开展国际市场调研工作,及时全面地掌握有关信息,在企业和政府之间架起一座能够迅速传递信息的桥梁。同时,商会可以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帮助下,管理好行业内的经营秩序,防止企业之间出现低价竞销的行为,对一些出口商品,只有商会核定符合行业协议价格的,海关才允许出口,这样就能有效地避免我国出口商品价格的混乱。同时还要加强自律,倡导公平竞争,处罚低价出口,反对内部的不正当竞争。
3.4 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扩大服务业市场开放,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一个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和目标,服务业市场的开放程度和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是贸易强国的基本条件。我国加快服务业发展就是要:优化服务业产业结构,促进服务业产业升级;发挥服务业的比较优势,提高国防竞争力;深化服务业改革,进一步开放服务贸易市场,促使与国际市场接轨;服务出口坚持走质量和品牌之路。
3.5 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对外开放方针,在积极吸引外资的同时,扩大我国对外的直接投资
国际经济发展的经验证明,一国资本的流出量随人均GDP的增长逐渐增长。中国目前的对外投资水平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水平。要实现贸易强国的目标,今后必须大力推进对外直接投资。为此,在战略选择上应做到:以全国性的专业外贸公司、大型集团、规模较大的国际技术合作、、服务公司等为先行主体;以贸易进入、契约进入和投资进入等进入方式;以经济条件和投资环境与我国有相似之处的国家,尤其是亚太地区国家为投资的区位选择;以投资开放国内短缺的资源性商品,如石油、铁矿石、木材等主要行业;以我国的传统工艺、特色技术和劳动密集型的适用技术等为技术重点,在海外开办投资企业。
综上所述,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21世纪的中国要向着贸易强国这个目标奋斗,我们要抓住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创造适宜的政策环境,加强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尽快缩短同发达国家的差距,把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性跨越。
1 彭红斌.论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 曲如晓.中国对外贸易概[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 林九江.中国距离贸易强国还有多远[N].中国经济时事报,2001-10-27
4 张晓权.经济全球化下中国贸易发展战略的选择[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