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劳资关系:市场转型理论的视角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洪明 晏荣 时间:2013-02-14

  虽然他的研究及理论旨趣是针对转型期中国社会学这个宏观视阈的,但笔者由此得到灵感,认为处于转型期的当代中国劳资关系的研究也可以大力借鉴这方面的理论资源和研究经验。劳资关系说到底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在生产中的位置、地位决定了其全部社会关系。如果研究劳资关系而不看其所处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那么就会失去根本。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数量巨大的产业工人在社会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新时期工人阶级及其意识的再形成、强化,对社会生活、劳资关系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无论是“回到马克思”、“把工人阶级带回分析的中心”等口号,还是布洛维的“工厂政体”概念,都是劳资关系研究的重要理论资源和逻辑生长点。特别是“工人阶级再形成”的观点及这方面的实证研究、理论探索,笔者认为,是解析转型期中国劳资关系,特别是涉及到数以亿计的农民工这一逐渐形成的产业工人大军与资方关系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唯有结合市场转型、社会体制转轨、阶级、阶层的变化等社会学分析范式,把劳资关系的变化放在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变化的基础上来考虑,社会学在劳资关系研究方面才能走出一条有自身学科代表性和特点、体现自身学术价值的路子。
  
  参考文献
  [1]周新军.社会主义社会的劳资关系研究[J].经济评论,1999(1):44-48.
  [2]沈原.市场、阶级与社会:转型社会学的关键议题[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张庆伟.劳资关系的涵义:三种不同的经济学解读[J].当代经济,2007(11):142-143.
  [4]江海洋.劳资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中亟待解决的新课题[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8(1):99-103.
  [5]周新军.劳动关系与劳资关系:两种体制下的经济关系——中国转型期的经济关系研究[J].现代财经,2001(12):46-50.
  [6]乔健.略论我国劳动关系的转型及当前特征[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2):28-35.
  [7]杨正喜.珠三角以农民工为劳动者的劳资关系模式[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1):36-42.
  [8]丁霞萍.从阶级到阶层理论的当代解读——对转型期中国劳资关系“返祖现象”的评析[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50-55.
  [9]刘林平、郭志坚.企业性质、政府缺位、集体协商与外来女工的权益保障[J].社会学研究,2004(6):64-75.
  [10]佟新.“三资”企业劳资关系研究[J].学海,2005(4):32-42.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