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基础设施投资绩效分析与结构优化——试论陕西省1978~~2006年的数据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4
二、对今后陕西省基础设施投资的几点启示
结合现状的分析和对各类支出经济绩效的评估,为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和促进经济发展,笔者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基础设施支出在GDP中的比重,同时以调整支出结构为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基础设施支出在我省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类支出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不同,但基础设施支出在GDP中的比重偏低。因此,当前不是应当减少该支出,而是要在增加支出的同时,着力解决公共支出中”越位”与”缺位”的矛盾,力求通过结构进行优化提高公共支出的效率,建立起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支出结构,以促进经济更快发展。
(二)按照各项支出对经济的弹性系数大小改进投入方向。
计量分析的结果显示各项基础设施支出对经济的贡献度大小依次为: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救济支出、支援农业支出、科技三项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因此,要继续增加文教科学卫生事业的支出,同时向支出相对少而存在问题较多的领域(如卫生)倾斜;抚恤和社会救济支出所占比例很小,可是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却十分明显,应该增加抚恤和社会救济支出,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增强社会公平性:加大支农投入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基本建设支出可适当缩减,调整投资方向,同时充分发挥市场中其它主体的作用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三)调整对经济作用较弱支出的内部结构,提高其产出效率。
基本建设支出对经济的作用为负,所以今后要应调整其内部支出结构,把资金向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投放,如向农村较薄弱的基本生产设施或城市新兴产业倾斜;还要缩减不必要的建设项目,可以依靠市场机制建设的应发挥市场作用。支农费用对经济虽有正向作用但作用较弱,需进一步提高农业产出效率,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所以应把资金投向对生产有利的紧缺生产设施的建设和对贫困地区的扶持上,例如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治理水土等,减少其中的部门事业费的支出。科技三项费用对经济的作用在统计上不是很显著,可把一部分资金用来促使科技转化,强化科技在生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