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特色产业簇群的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村办企业的快速发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②产业簇群发展阶段(小城镇层面)。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工业产品供应不断增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发展规模由小变大,以规模效益取胜于市场。与此同时,上下游产品衔接、相关企业合作加强,产业发展进入簇群阶段。即,企业不断向城镇工业园区集聚。由于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中介服务完善,上下游以及旁侧产业有机整合,簇群效益大为提高。③城市特色产业簇群阶段(城市层面)。特色产业簇群形成于城市比较优势资源(特色资源)基础之上,各城市资源环境条件、原有经济基础、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有着很大差异。不同城市的同一产业簇群效益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根据城市比较优势资源,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簇群将使城市产生比较竞争优势,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城市特色产业簇群是城市地域范围内包括小城镇层面产业簇群整合的结果。城市地域范围内分工合理促使城市特色产业簇群形成,城市特色产业簇群的形成发展是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象征。④城市群特色产业簇群阶段(城市群层面)。城市群特色产业簇群是城市群区域比较优势资源(特色资源)得以合理利用的集中体现。特色产业簇群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不同的城市群区域其资源条件、经济基础、科技水平、社会文化习俗等资源要素有着很大差异,适宜于发展不同产业,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簇群。城市群区域比较优势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存在或者作为消费者偏好可以为企业提供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要素和较稳定的广阔市场,通过市场对资源要素优化配置逐渐形成特色产业,特色产业的上下游产业和旁侧产业相互衔接,便形成同类产业的不断集聚。簇群效应将引导研发、中介服务等机构的不断加入,将进一步提高簇群效益,特色产业簇群逐步形成。
因此,城市群特色产业簇群是城市群区域各城市分工合作、协同发展的结果,也是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的集中体现[7](表1,图3)。上述四个阶段既是产业发展的一个升华过程,也是城市群区域空间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图3城市群特色产业簇群与空间结构优化关系Fig.3 Relation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s Industrial Cluster andSpat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of Urban Agglomeration3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重组模式根据城市群特色产业簇群影响范围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全球尺度、国家尺度、区域尺度等3种“廊道组团网络化”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组合模式。
(1)全球尺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以纽约、伦敦、东京等为金融中心、创新中心的全球尺度的城市群特色产业簇群随之形成,并通过信息、交通等快速通道与世界各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直接影响着世界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全球尺度的“廊道组团网络化”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模式逐步形成(图4)[1]。
(2)国家尺度。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与全球经济接轨的不断深入,以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南京、香港—澳门—广州等为金融中心、研发中心、创造性制造业中心的国家尺度的城市群特色产业簇群逐步形成。其间通过交通信息等快速通道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49郭荣朝,苗长虹:基于特色产业簇群的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研究HUMAN GEOGRAPHY Vol.25.No.5 2010/10可持续发展,国家尺度的“廊道组团网络化模式”已经显现(图5)[8]。
(3)区域尺度。因时空条件差异,城市群特色产业簇群发展水平差异,使区域尺度范围内的“廊道组团网络化”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模式形成三个变种。①“带状廊道组团网络化”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组合模式。城市群特色产业簇群发展初期阶段的平原地区(或山区),基础设施建设使复合通道地带(交通走廊、信息通道等组合而成)生产要素流动集聚增强,城市群特色产业簇群首先在复合通道地带形成,并呈现出带状廊道组团网络化城市群空间优化组合模式(图6-A)。②“放射状廊道组团网络化”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组合模式。城市群特色产业簇群成长阶段的平原地区(或多条谷地相互交叉的山区),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进一步加强,由带状复合通道逐步演化为放射状复合通道,城市群生产要素整合范围进一步扩大,整合深度进一步增强,城市群特色产业簇群进一步发展,放射状廊道组团网络化城市群空间优化组合模式逐步形成(图6-B)。③“同心圆状廊道组团网络化”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组合模式。城市群特色产业簇群成熟阶段的平原地区,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城市群区域范围内的生产要素完全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城市群特色产业簇群也进入稳定发展时期,其空间响应为“同心圆状廊道组团网络化”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组合模图4"廊道组团网络化"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模式(全球尺度)Fig.4 Mode of Corridor Group Network of Urban Agglomeration(World Scale)图5“廊道组团网络化”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模式示意图(国家尺度)Fig.5 Mode of Corridor Group Network of Chinese Urban Agglomeration(National Scale)50HUMAN GEOGRAPHY Vol.25.No.5 2010/10式(图6-C)[9]。
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充分了解城市群区域内部各类资源要素状况和外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科学分析预测产品的市场需求趋势,才能明确城市群区域比较优势资源,继而通过特色产业簇群培育推动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通过城市群空间结构不断优化来促进特色产业簇群发展壮大,最终使特色产业簇群与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进入良性互动状态,使特色产业簇群发展达到最佳效果,使人为主动的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更加符合经济社会环境演进规律,更接近“理想状态”。
图6“廊道组团网络化”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模式(区域尺度)Fig.6 Mode of Corridor Group Network of Chinese UrbanAgglomeration(Regional Scale)4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路径4.1思想观念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率先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思想观念、企业或企业集团组织及其行为[10]、行政因素[11]等社会文化对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只有通过创新思想观念、创新社会文化,才能克服社会历史文化制约。创新思想观念需要破除一切地方利益、地方保护等旧的思维方式和做法的束缚,形成与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要求相吻合的新思维、新观念。思想观念开放,人才云集,城市,尤其是核心城市成为创新源地,城市群区域各城市之间分工协作,促进城市群特色产业簇群形成并发展壮大,推动城市群空间结构不断优化。同时,还可以通过思想观念创新,带动管理方法、政策制度、发展机制等一系列创新,协调解决好城市群特色产业簇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有利于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有利于城市群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否则,城市群不仅无法形成,而且由于城市处于衰落阶段,人才流失,思想观念受到束缚,人们的行为禁锢于某种思维范式,形成僵化教条,使产业发展失去诸多机遇,严重制约着空间结构优化的有序推进。
4.2市场一体化建设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我国城市群区域计划经济体制烙印很深,逐步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各种隐含或变相、甚至是政府明文规定的地方保护,对企业发展危害极大。实现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就是要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按照要素流动和利益相关的客观要求,不断形成特色产业簇群,实现城市群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优化整合,并产生要素集聚规模效应。在这一过程中,市场将发挥主要作用,地方政府应侧重于规划引导、优化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公共物品的建设管理与保护。市场一体化建设就是要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优化城市群区域资源配置、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实现多赢局面:①淡化行政区经济,突出各自产业特色,实现优势互补。根据城市群区域各城市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通过产业横向联合和纵向优化重组,实现互通有无,重点是通过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形成产业簇群,产生规模效应,通过产业升级形成品牌效应。②克服体制障碍,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原则通过具体的协议和条约,实现城市群区域各城市之间的紧密合作。③突破“囚徒困境”。城市群区域各城市人民政府应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制定相应细则,惩罚地方保护,激励相互协作,屏弃地方保护主义。通过协作改变现有的以行政版图为主导的“中心—次中心……次中心—中心”的经济格局,建立以经济为主导的“中心—次中心……次中心—中心”的城市群经济社会环境发展新格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