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特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4
三 经济特区的“试验场”作用功不可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面对改革开放这个史无前例的历史性课题,除了农村体制改革已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上突破外,城市改革的目标路径是什么?改革从哪里起步?在理论上开始提出“建立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又发展为“实行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但还没有定论而在探索争论中。这时在深圳经济特区的改革实践中,已经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以价格改革为突破口,把经济体制改革引上了市场化的改革轨道。为广东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改革开放先走一步和全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试验场”的成功经验。
第一,经济体制改革以价格改革为突破口,这是深圳经济特区发挥“试验场”作用中的首创。小平同志指出:“物价改革非搞不可”,“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深圳经济特区起步后,面对建设、生产、生活资料没有计划供应,而靠计划外组织和进口供应,但这种供应价格要超出国家定价水平一倍以上,执行国家定价特区财政无法补贴,实行市场价既违反物价政策,职工低工资水平也受不了的难点,这实际上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主要矛盾。以价格改革为突破口,牵着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把整个经济体制改革顺畅地走上了市场化的改革轨道,为广东先走一步和全国的改革开放,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充分发挥了“试验场”的作用。
第二,深圳经济特区最早冲破计划流通渠道,率先走向市场经济流通渠道的实践者。深圳经济特区在以价格改革为突破口的同时,率先冲破计划经济统购统销和国营商业、供销社一统天下、外贸垄断经营的僵化流通体制,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实行国有、集体、私营商业相结合,内外贸相结合,农工商、农工贸相结合,建立起“三多一少”(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多种经营渠道,少环节)的新流通体制。闻名全国的布吉市场,开创了资金、劳动力、人才、技术、生产资料、消费品等整合的市场体系,为经济特区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市场条件,为广东和全国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第三,走在全国前头的深圳经济特区企业改革。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一环,从全国看,这一改革难度相当大。在深圳经济特区,以外资为主的“三资”企业,一进入经济特区就是现成的市场经济主体,具有灵活高效的经营机制,但从内地进入经济特区的企业,尽管已从计划经济体内分离出来,但各方面还保留着计划经营痕迹,特别是本地原来的国有、集体企业更加僵化,它们面对“三资”企业的活力,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向“三资”企业学习经营管理,学习先进技术,建立市场经济的企业经营机制,向市场经济主体转化,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加快改革步伐,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在全省、全国企业经营效益中连续多年名列前茅,充分发挥了“试验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