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经济特征及结构性问题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3-02-14
3.资源消耗难以支撑为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国家发改委领导曾经透露,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创造的1美元GDP能源消耗是其4一10倍,33种主要产品的单位资源消耗量比国际平均水平高出46%,8个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而这8个行业的能源消费占工业部门能源消费总量的73%。中国GDP仅占世界总量的4%多一点,但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水泥等的消耗量均达到了世界总消耗量的1/3或1/2左右。2005年中国经济规模为美国的1/6,但原煤消耗超过了20亿吨,几乎是美国的2倍。水资源急剧减少,江南水乡也出现了流域性缺水.
4.环境质量的持续下降,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己十分严重。水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严重,大河、大江、大湖的污染和生态功能退化,江南等地出现水质性缺水。2007年初环保部首次采用“区域限批”利器对付屡禁不止的环境污染事件。而根据联合国全球项目对全球主要城市的观测记录,北京空中颗粒物污染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准的4一5倍.
5.国内消费对宏观经济的拉动力过弱。中国的消费率在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中是最低的。所谓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投资、消费、出口,2005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3.3%。投资是48.8%,净出口为17.9%。同年美国的家庭消费占GDP的70%,英国为60%,印度为61%。过高的投资贡献率使经济增长伴随着资本一产出比的不断上升,过高的净出口贡献度使经济受外部波动影响的概率增加,过低的消费率以及与之相伴随的高储蓄率使得国内需求相对不足,不同阶层居民不能充分地、相对均匀地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6.劳动力密集型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技术进步、经济组织和经济制度等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随着投资增长的加速,中国的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如果考虑到资本一产出比率的上升趋势,则总体上中国的经济增长是粗放型的,而不是集约型的;是更多依靠“汗水”,而不是“灵感”,是更多依靠投资主导,而不是技术主导。在“微笑理论”的作用下,人们有理由怀疑这种增长模式的未来盈利空间是否依然很大,而在要素供给有限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下,人们更有理由质疑此种增长方式是否具有持续性.
7.公共产品供给和配置方面,改革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效,尤其是与居民生活紧密相关、带有民生性质和社会保障功能的公共产品改革不能令人满意。在教育方面出现了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而医疗方面也出现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农村的部分贫困家庭因教返贫、因病返贫的案例屡见不鲜,而城市居民的住房需求也正在承受着由于地方政府和地产商人所推动的高房价的考验。除此之外,电信、煤气、水、电、邮政等带有明显行政垄断行业的部门,没有形成基于与利益相关主体有效谈判的价格和服务形成机制,围绕这些公共品的价格确定和服务提供问题也正在不断凸现.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