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粮价上涨原因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余田 时间:2013-02-14
  3.游资炒作,囤积农产品,导致价格扭曲。
  过去一段时间,流动性过剩导致的资产泡沫主要存在于股市和楼市,并未明显传导到实体经济,但随着最近国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楼市、高耗能产业受到国家调控,和股市受国家加息的影响,资金纷纷退出,从中退出的资金需要寻求新的投资渠道。而资金选择农产品作为炒作对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产品价格脱离价值而长年在低价位徘徊,容易在低风险下短期内迅速拉升价格,同时,粮食产量受制于耕地有限的现状,大幅增加的可能性很小,于是无处可去的资金很可能长期囤积于此,择机兴风作浪。
  4.外资进入粮食流通领域,在全国各地争相抢购,一时间使农产品进入“白热化”状态。
  近几年,具有国外资金背景的企业不断在我国产粮区布点,在玉米制种、大豆、水稻等品种上外资已占得先机,而现在,外资背景的粮食企业更是纷纷介入粮食流通领域。从北方抢购小麦到南方高价收谷,外资粮食正加紧进入我国粮食行业,在我国粮食市场“跑马圈地”的步伐在加快。今年“三夏”期间,实力雄厚的外资粮食企业“益海嘉里”首次在山东、石家庄等地介入粮食收购环节,而且收购价格比市场价高,一般每斤高5厘钱左右;而益海嘉里今年首次在南方启动的早稻收购,延续了其在北方小麦收购中的高调,8月1日率先挂牌收购常规早稻,每百斤98元的出价,既高于今年国家制定每百斤93元的早稻最低收购价,也高于江西市场早稻每百斤95元平均收购价。正是因为外资企业进军中国粮食收购市场,引发了竞争性收购,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粮食价格的上涨。
  5.媒体不合理的舆论宣传导致过高的预期。
  在互联网日益发达并不断普及化的今天,发布各种相关舆论信息变得再简单不过,部分主流媒体网站为了增加自身点击量,注重发布与民生相关的、社会轰动效应的信息,各地一旦有点风吹草动,不管这种价格波动是否合理,媒体便会争相报道,甚至夸大其词,致使产生轰动作用,而人们过于相信媒体产生过高的预期,使得农户“惜售”,然而经销商疯狂抢购的现象,导致供需暂时性失调。
  参考文献。
  [1]吴守荣,王兢。游资炒作农产品的未来趋势及对策展望—大蒜价格上涨引发的思考。农业经济展望,2010(6)。
  [2]林艳兴,李倩倩。中国从容应对粮价波动。农产品市场周刊,2010(38)。
  [3]赵迪。疯狂的粮价。股市动态分析,2010(44)。
  [4]喻猛国。粮价上涨的背后。投资北京,2010(11)。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