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年来FDI迅猛增长的原因与动因分析
1.处于转型中的国有外贸企业
该类企业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是中国商品进出口的唯一渠道。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的不断加强,使得对外直接投资成为开拓和保护出口市场的重要手段;同时国内贸易体制的改革,打破了它们过去专业分工过窄和独家垄断的经营地位,使它们改变传统经营方式,走上对外投资的跨国发展道路。例如,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自1988年以来,先后在主要的出口市场国家和地区设立贸易和非贸易子公司及其它机构,有效地巩固和扩大了在国外的石油、化工产品市场。
2.生产能力相对过剩的工业企业
这些企业一般有着成熟的技术和产品,一方面由于企业产品已经进入成熟期,国内需求增长率下降,使国内总的生产供给能力相对过剩;另一方面,由于同行业企业数量多,使得企业争夺国内市场的竞争激烈。这就促使一部分企业通过在有关市场国家投资生产来开拓市场。
3.拥有技术实力的科技开发企业
这些企业一般拥有国内最新的科技产品,但这些产品的国内市场成长较慢,受限于技术产品更新周期短的压力,所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积极向国外市场扩展。因为直接投资有利于保护技术秘密,可以获得更充分的回报。在国内科技体制改革深入发展以后,这类企业正日益增多。例如,中科院所属的联想计算机集团公司,以联想式汉字系统这一拳头产品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已在香港、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和中国大陆有24个分公司,其研制开发的各种微机主机和功能卡等产品大量销往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4.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企业
这类企业开拓的是另外一类市场,即劳务市场。随着世界劳务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仅仅依靠劳动力单一要素的跨国界转移,已难以有效地占有市场,所以,劳动力同国内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技术及其物化的设备等资本品相结合,实行“一揽子”要素转移,就成为更有效的竞争方式。目前,中国各省市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几乎都沿着这条路线走上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道路。例如,福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在泰国、孟加拉、新加坡、美国和港澳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0多家境外独资、合资企业,经营范围包括劳务承包、贸易、金融、旅游、服装、电子以及橡胶等多种行业。
(二)资源寻求型
资源紧缺已成为中国一些企业发展壮大的限制条件。因此,寻求经营资源,成为不少企业发展跨国投资最直接的动因。这些企业主要寻求两类经济资源:
1.寻求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受地理条件影响,各国分布差异很大,有些自然资源在国内长期供应紧张,而在其它国家和地区蕴藏状况和开采、运输等条件却十分优越。这种投资显然对国家、对企业都是有利的。此外,首都钢铁公司购买秘鲁的矿山;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投资于美国开采供应国内的木材资源,投资于加拿大开发供应国内的纸浆和铝锭;中国化工进出口公司投资于美国和东南亚开发供应国内的化肥和橡胶等,都直接以寻求自然资源为投资目的。
2.寻求信息资源
这是另一类经济资源,这类资源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战略意义。由于过去较长时期的闭关锁国,中国相当一部分企业与外部世界联系很少,不了解国外市场需求并难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目前,一批专门为国内企业提供国际经济技术信息服务的企业应运而生,它们在国外投资设立网点,接受委托或主动为国内企业搜集国外有关经济技术信息,为其进行技术引进和其它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和资料。
(三)战略资产寻求型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第五次全球并购浪潮中,跨国公司并购成为一个热点。以波特为代表的战略管理学派认为,跨国公司在国际竞争中要考虑各地经营活动的整合态势以及价值链各环节的协调情况。对于希望进入世界级跨国公司的中国企业而言,仅仅定位于市场寻求和资源寻求型的跨国经营是远远不够的。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的有关调查表明,中国许多大型企业对于战略资产青睐有加,拥有这种动机的比例达到51%,仅次于市场寻求型。海尔、TCL和联想等企业国因其对发达国家的企业并购而成为这种类型的典型代表。以联想为例,联想在并购IBM全球PC业务中获得品牌、技术以及国际性的公司管理结构,这些正式联想寻求的互补性战略资产。寻求战略资产可以获取更高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实力,因此这类投资多流向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
邓宁(Dunning)曾对跨国经营动因作了系统调查并归纳初四种类型:市场寻求型、资源寻求型、战略资源寻求型和效率寻求型。联合国贸发会议的调查显示,前三种动因对中国的跨国企业均有较大作用,唯有效率寻求型影响很小。这是中国跨国企业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FDI动因上的最大区别,国内相关的实证研究也验证了这一点。这是由于中国的跨国企业未形成国际化生产网络并缺乏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事业和能力,显然这同中国企业尚处于对外投资发展的初期阶段有关。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目前还具有较强的被动性和自发性,不少企业是在国内体制变革的压力下迈出国门的,随着国家和企业经济技术实力的增强以及国际竞争在国内外市场的全面展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主动性将会大大增强。
参考文献:
[1] J.H.Dunning.Explain the 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 Position of countries: Towards a Dynamic or Development Approach, Weltwirts Chaftliches Archiv,1981.
[2] 张为付.影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因素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11).
[3] 梁军,谢康.中国“双向投资”的结构:阶段检验与发展趋势[J].世界经济研究,2008,(1).
[4] 宋弘威,李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学术交流,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