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集团视角下的亚洲区域化进程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4
复杂性、变动性带来亚洲区域社会认同的困难,但同时也造就了亚洲社会的多样性。亚洲社会的多样性又形成了亚洲区域合作对多种政治体制、社会制度、宗教文化、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程度的广泛的包容性。这就为不同诉求利益集团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机遇。如区域性的商界协会、宗教团体的产生,对相关国家对外贸易政策或者宗教政策产生影响。集团成员的自我认同和对利益集团的认同将有利于建立更为广泛的社会观念基础,通过多元化在更大范围内逐步消除冲突与障碍。利益集团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决定了利益集团的发展与相互交往模式,也决定了其对制度建设、社会认同的影响方式。
二、集团的政治参与
作为追求共同利益而采取一致行动的个人集合体,利益集团通过各种行动方式影响政府决策过程以保护或扩大自己的利益,因而有时也被称为压力集团。参加利益集团是实现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利益集团本身的存在也提高了政治参与的层次和效能。亚洲社会本身的复杂性及社会变革速度之快,创造了广泛多样的政治利益集团。例如,地区内小范围经济合作是商业领域为应对更大范围市场冲击所造成的结果。由于交通、通讯的发展,建立整合性组织的要求出现,并不断提出制度性要求,以加强和保护已经获得的稳定性。又如同业协会的形成,是为了应付大量的技术变革以及随之而来的市场波动所产生的干扰。其他原因如通讯革命,战争时的短期需要,经济危机以及其他紧急情况下要求组织化集团补充政府在经济计划中的作用,如亚洲银行倡导下的《清迈倡议》的签署。社会基本变革不仅影响经济关系的稳定,同时也必然影响到社会中几乎是无限多的不同部分的利益。从这个意义上,利益集团不仅对社会变革不断发生影响,同时也被社会变革推动着不断发生变化。当前,参与亚洲区域化过程的利益集团大体有以下几类:
从参与的领域看,可分为:
工商类集团。如,各国在华商会,日本经营者团体联盟、海外投资民营企业家团体等。这类集团拥有雄厚资本,对政府决策过程影响力很大。
社会类集团。包括以民族、语言、宗教等属性组成的不同类别团体。如,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在日本朝鲜人总联合会、亚洲基督教联合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