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国家助学金对90后大学生激励作用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4
论文摘要: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校贫困生的数量不断增加,为了缩小大学生之间的经济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激励贫困生勤奋学习,国家设立了国家助学金。毋容置疑,这一制度是科学合理的,但是,由于90后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容易陷入自我中心的泥潭,诸多因素使国家助学金成为敏感的利益博弈和争夺的焦点。分析了国家助学金评定发放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国家助学金;90后大学生;评定;问题;对策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多元办学模式并存以及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减员增效,城镇失业人口增加,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旱灾)频发,致使不少低收入家庭雪上加霜,高校中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多,比重不断加大。为了缩小大学生之间的经济差距,解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安心学习并顺利完成学业,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实现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从2007年秋季开始,中央和地方政府大约每学年投入100余亿元,用于建立新国家奖、助学金制度。
1 当前影响国家助学金对90后大学生激励作用发挥的因素
(1)宣传工作不到位。
在评定国家助学金过程中,信息传播不到位,宣传力度不够,许多高校及其辅导员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评选过程中而忽视了将国家的这些优惠政策及时宣传到每一位学生,这就可能使得很多学生对国家助学金政策不清楚,同时也可能造成很多有资格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不清楚申请程序而错过了申请时间,未能及时获得资助,国家助学金的影响范围和激励作用也大打折扣。
(2)多重因素拷问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权威性、公正性。
如果说国家奖学金的主要宗旨是奖优的话,国家助学金的主要宗旨则是帮困。贫困证明开与不开、开多开少对本地区政府只有权力,而无相关责任制约,导致“假贫困证明”泛滥,在较大的经济利益面前,很多并不贫困的学生很容易通过各种渠道也开具了相关的贫困证明,更有甚者家庭条件较好的“有能耐”的学生开具贫困证明更加容易,而且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者对学生开具的贫困证明又缺乏有效的鉴别。此外,“贫困生”无论从时间上,还是地域上,都应该是相对的概念,时间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动态变化的,地域上各地消费水平不一样,标准也就不一样,有些同学在当地可能算贫困,但在所在院校就不属于贫困了。
(3)申请条件的可操作性较低。
由于政策的普遍适用性,国家助学金的有关政策规定往往只是从定性的层面对助学金的申请条件作出普遍适用性规定,这种普遍适用性就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政策的可操作性。如怎样认定学生爱国和拥护党的领导和遵守宪法、法律,怎样界定学生诚信及其程度,如何评价学生勤奋学习和积极上进,如何认定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和生活俭朴等缺乏可操作性,导致评定过程中容易出现两大极端化倾向:一是难于掌握贫困程度,尤其是班级建档的贫困生较多时,往往单纯以学习成绩排名来确定人选,使助学金沦为奖学金;二是单纯考虑学生家庭贫困情况,而忽视学生在校综合表现,使助学金沦为救济金。
(4)90后自我中心使“帮困”沦为“夺金”。
由于90后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大多如太上皇,众望所归,父母及亲人往往对其要求无限制、无条件予以满足,使其容易陷入自我中心的泥潭。致使其到学校后无集体观念和集体意识,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在涉及自身经济利益的国家助学金面前,首先考虑自己的需要,诸多因素使国家助学金成为敏感的利益博弈和争夺的焦点。如学生为获得高额助学金不惜采用请吃、送礼等多种不正规的手段拉票竞争,让资助政策变了味,成了人气与关系的比拼。此外,贫困生档案难以及时更新,使得一些学生进入贫困生档案库后就像进了保险箱,获得过一次资助后,往往心安理得享受每年资助。但由于名额限制,当班级贫困生较多时,一旦有某一年没有考虑到自己,就觉得评定不公平,和老师“扯皮”,和学校“翻脸”,以自我为中心出发上访、上诉,不从集体、大局的角度考虑牺牲自己、援助别人。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团结互助意识缺乏,奉献友爱精神流失。
(5)注重物质资助,缺乏心灵关怀。
家庭贫困的学生,往往进入了学校贫困生档案库。由于国家政策的连续性,这部分同学每年都能获得国家无偿资助,尤其是当少数贫困生集国家助学金和国家奖学金或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的优秀学生奖学金、社会奖学金、贫困补助等多项奖助学金于一身时,巨额的经济补偿使得这部分贫困生每学年能获得高达几万元的奖助,“贫困生”摇身一变成为校园“困难贵族”。有的学生拿了钱就去做头发,买电脑、手机、MP3等,还有一些同学拿了钱以后去上网,找朋友等。由于资助的无偿性以及国家政策的连续性,有些贫困生和家长走入了思想误区,把贫困当做是一种获得国家无偿资助的筹码和资本,滋生“等、靠、要”的思想,不愿意通过自己勤工俭学获得补助解决生活问题,一旦没有获得资助,便以自我为中心质疑评定的公正性,不顾班级其他同学情况上访、上诉。
2 利用国家助学金激励90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措施
(1)加强对国家助学金有关政策的宣传力度。
国家助学金是党和政府一项惠民利民的好政策,为保证国家助学金资助作用的有效发挥,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各新闻媒体和各学校首先应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工作,如国家及地市电视台、报纸、网络,学校的网页、宣传栏、广播台、校报等,各高校应该抓住新生入学教育的机会列专题宣讲国家及学校资助政策,各辅导员应组织召开相关主题班会,使国家助学金资助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广大学生知晓受助的权利。激励贫困生努力学习、奋发进取。
论文关键词:国家助学金;90后大学生;评定;问题;对策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多元办学模式并存以及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减员增效,城镇失业人口增加,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旱灾)频发,致使不少低收入家庭雪上加霜,高校中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多,比重不断加大。为了缩小大学生之间的经济差距,解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安心学习并顺利完成学业,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实现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从2007年秋季开始,中央和地方政府大约每学年投入100余亿元,用于建立新国家奖、助学金制度。
1 当前影响国家助学金对90后大学生激励作用发挥的因素
(1)宣传工作不到位。
在评定国家助学金过程中,信息传播不到位,宣传力度不够,许多高校及其辅导员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评选过程中而忽视了将国家的这些优惠政策及时宣传到每一位学生,这就可能使得很多学生对国家助学金政策不清楚,同时也可能造成很多有资格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不清楚申请程序而错过了申请时间,未能及时获得资助,国家助学金的影响范围和激励作用也大打折扣。
(2)多重因素拷问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权威性、公正性。
如果说国家奖学金的主要宗旨是奖优的话,国家助学金的主要宗旨则是帮困。贫困证明开与不开、开多开少对本地区政府只有权力,而无相关责任制约,导致“假贫困证明”泛滥,在较大的经济利益面前,很多并不贫困的学生很容易通过各种渠道也开具了相关的贫困证明,更有甚者家庭条件较好的“有能耐”的学生开具贫困证明更加容易,而且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者对学生开具的贫困证明又缺乏有效的鉴别。此外,“贫困生”无论从时间上,还是地域上,都应该是相对的概念,时间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动态变化的,地域上各地消费水平不一样,标准也就不一样,有些同学在当地可能算贫困,但在所在院校就不属于贫困了。
(3)申请条件的可操作性较低。
由于政策的普遍适用性,国家助学金的有关政策规定往往只是从定性的层面对助学金的申请条件作出普遍适用性规定,这种普遍适用性就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政策的可操作性。如怎样认定学生爱国和拥护党的领导和遵守宪法、法律,怎样界定学生诚信及其程度,如何评价学生勤奋学习和积极上进,如何认定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和生活俭朴等缺乏可操作性,导致评定过程中容易出现两大极端化倾向:一是难于掌握贫困程度,尤其是班级建档的贫困生较多时,往往单纯以学习成绩排名来确定人选,使助学金沦为奖学金;二是单纯考虑学生家庭贫困情况,而忽视学生在校综合表现,使助学金沦为救济金。
(4)90后自我中心使“帮困”沦为“夺金”。
由于90后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大多如太上皇,众望所归,父母及亲人往往对其要求无限制、无条件予以满足,使其容易陷入自我中心的泥潭。致使其到学校后无集体观念和集体意识,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在涉及自身经济利益的国家助学金面前,首先考虑自己的需要,诸多因素使国家助学金成为敏感的利益博弈和争夺的焦点。如学生为获得高额助学金不惜采用请吃、送礼等多种不正规的手段拉票竞争,让资助政策变了味,成了人气与关系的比拼。此外,贫困生档案难以及时更新,使得一些学生进入贫困生档案库后就像进了保险箱,获得过一次资助后,往往心安理得享受每年资助。但由于名额限制,当班级贫困生较多时,一旦有某一年没有考虑到自己,就觉得评定不公平,和老师“扯皮”,和学校“翻脸”,以自我为中心出发上访、上诉,不从集体、大局的角度考虑牺牲自己、援助别人。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团结互助意识缺乏,奉献友爱精神流失。
(5)注重物质资助,缺乏心灵关怀。
家庭贫困的学生,往往进入了学校贫困生档案库。由于国家政策的连续性,这部分同学每年都能获得国家无偿资助,尤其是当少数贫困生集国家助学金和国家奖学金或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的优秀学生奖学金、社会奖学金、贫困补助等多项奖助学金于一身时,巨额的经济补偿使得这部分贫困生每学年能获得高达几万元的奖助,“贫困生”摇身一变成为校园“困难贵族”。有的学生拿了钱就去做头发,买电脑、手机、MP3等,还有一些同学拿了钱以后去上网,找朋友等。由于资助的无偿性以及国家政策的连续性,有些贫困生和家长走入了思想误区,把贫困当做是一种获得国家无偿资助的筹码和资本,滋生“等、靠、要”的思想,不愿意通过自己勤工俭学获得补助解决生活问题,一旦没有获得资助,便以自我为中心质疑评定的公正性,不顾班级其他同学情况上访、上诉。
2 利用国家助学金激励90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措施
(1)加强对国家助学金有关政策的宣传力度。
国家助学金是党和政府一项惠民利民的好政策,为保证国家助学金资助作用的有效发挥,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各新闻媒体和各学校首先应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工作,如国家及地市电视台、报纸、网络,学校的网页、宣传栏、广播台、校报等,各高校应该抓住新生入学教育的机会列专题宣讲国家及学校资助政策,各辅导员应组织召开相关主题班会,使国家助学金资助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广大学生知晓受助的权利。激励贫困生努力学习、奋发进取。
上一篇:试析心理账户的知识员工激励研究
下一篇:关于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方法探讨